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2日讯(记者 郭文培)明年1月1日起,我国将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
汞,俗称水银,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污染物。其污染可通过土壤、水源进入农作物和食物链,长期破坏生态环境。人类接触汞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肾脏和免疫系统等均会遭受损害。20世纪50年代日本九州水俣市的“水俣病”,便是汞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的惨痛例证。2013年,中国作为首批签署国加入《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该公约于2017年正式生效,并明确规定自202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汞体温计和血压计。
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血压测量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管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增武教授介绍,我国高血压患者群体极为庞大,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总数高达2.7亿人,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35至44岁人群高血压增长率高达74%。在测量方面,传统水银血压计虽曾因柯氏音法的高精度被视为无创血压测量的“金标准”,但随着履约期限的日益临近,研发并普及精准、环保的替代产品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在此背景下,电子血压计市场替代空间广阔。9月19日,汉王科技举办“清汞行动”柯氏音电子血压计捐赠活动,推出支持房颤筛查及多项健康指标监测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KSY3610,以及臂筒式电子血压计KSY8600。基于AI智能技术赋能,新品提供覆盖测量、记录、分析、咨询的全流程血压管理服务,这种以数据智能为核心的慢病管理新范式,推动高血压防治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进行战略转型。
据悉,柯氏音法是无创血压测量的“金标准”,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疗机构的专业选择,但因其操作要求高、存在汞泄漏与环境污染隐患,难以普及家用。汉王科技通过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不仅解决了传统电子血压计的精度问题,还为血压测量提供了专业级的参考标准。王增武表示,血压线就是生命线,借助精准智能的测量仪器,将血压监测融入日常生活,结合AI技术提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关键路径。
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现场,“清汞行动-高血压防治公益项目”启动,北大人民医院、阜外医院、安贞医院、北医三院等首批60家医院拟接受捐赠。业内表示,随着“清汞行动”的深入推进,柯氏音电子血压计有望逐步取代水银血压计,在血压计“新蓝海”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