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2日讯(记者 郭文培)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 (DPNP)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的逐年攀升,DPNP已逐渐成为医疗领域关注焦点。当前,DPNP患者生存质量如何?是否可以治愈?记者进行了采访。
DPNP被称为“糖痛”,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以肢体远端受累为主的对称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发作的烧灼样、针刺样、撕裂样、跳痛、电击样、刀割样和压迫样疼痛。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约为21.8%,DPNP的发生率高达57.2%,估算我国DPNP患者约为2200万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疼起来非常痛苦,一些病人都不能盖被子,需要把被子架起来,严重时患者甚至想要抱着脚吹凉气缓解疼痛,有时候想把腿砍掉得了。疼得非常厉害,这导致患者睡眠质量差,有些患者也出现了抑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郭晓蕙教授说,“有调查显示,随着病情推移和年龄增大,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在增加,6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达到50%-60%。此外,在医院被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患者中,再去调查他们的疼痛情况,一半患者都有疼痛。”
“这几年经常腿疼,还时不时水肿,基本上没怎么下过楼。”76岁的马奶奶患有糖尿病多年,由于多种并发症叠加,她的血糖总是控制不好,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
“DPNP是一种隐匿性疾病,2型糖尿病在病程早期基本不会出现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但随着病程延长,会逐渐出现微血管损伤和周围神经病变,但在早期阶段不易察觉,直到已经出现了损伤,而一旦出现神经病变基本上不可逆,也代表着未来十几年或者更长时间里,患者血糖不能很好控制,血管损伤和神经病变更为严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王广教授介绍,目前国内对于DPNP这类慢性疼痛的管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超过70%的DPNP患者存在中至重度持续疼痛,导致失眠、生活质量降低、情绪障碍等。
王广补充说:“在没有明显出现疼痛神经病变的情况下,可能病人自己也没有注意,医生也会更关注血糖而忽略病变,这导致病人一旦出现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痛就进入到较严重的阶段。因此,早期诊断对患者尤为重要,一旦确诊就需要对患者进行疾病管理并使用药物缓解疼痛,减轻对生活的影响。”
据了解,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害巨大,但目前尚无针对糖尿病神经损伤的特殊治疗手段,临床上DPNP 的治疗也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DPNP药物治疗有:抗惊厥类药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和钠离子通道阻断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阿片类药物等。
“得了DPNP,患者就得四处就医,但很多药物治疗不能让所有的病人都能缓解,因为每一个药治疗疼痛的机制不同,也许只有一部分病人的疼痛有所缓解。”郭晓蕙说,“对医生来说,药物治疗效果不够好,患者的满足度就不好,整体医疗负担就很重,因此亟需有效、安全的治疗药物面世解决疼痛。”
令人欣喜的是,在创新浪潮下,随着审评审批制度的加速推进,今年以来治疗DPNP的新药涌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今年6月,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德力静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成人DPNP。对此,郭晓蕙表示,第三代钙离子通道调节剂的上市对于DPNP患者来说是一道新的治疗曙光,期待上市后能进一步惠及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