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浪潮下,华为携手伙伴共拓商业市场新局

2025-04-01 15: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AI 在深度搜索、思维链多模态融合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大语言模型从黑箱式问答走向可解释的因果推理,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AI 解决几何问题的表现已达到金牌得主水平;工程能力上,通用型 AI 智能体让 AI 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规划与执行,满足跨场景复杂任务需求,2025年,市场正式迎来 AI 智能体元年。

  那么,当 AI 技术突破临界点时,企业竞争力将如何重构?日前,在深圳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现场,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表示,“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和AI共生的能力’”。

  面向客户的不同场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全系列产品,满足多样性AI算力需求。华为支持大模型“百花齐放”,持续投入自研盘古大模型,同时积极拥抱业界优秀的大模型;用AI赋能华为产品、优化内部运营和管理。

  研扬科技:计算领域的产业深耕

  研扬科技作为全球先进工业嵌入式计算平台设计、制造和工业 4.0 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领航厂商,2018年便与华为开启合作。研扬科技陈栋表示,“由于公司不自研芯片,只有基于鲲鹏底座加昇腾算力这种肥沃的土壤,公司才能开发出AI大模型工作站等产品,为行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在计算领域,该产品类似高性能PC,可部署32B大模型,满足中小微企业及大集团小部门的数据私有化诉求,以十万级别成本助力客户快速落地AI应用,如制造领域的AI安全助手、解读政府政策并生成报告等,彰显其在定制化和OEM的优势。

  此外,研扬科技基于昇腾 AI 打造的边缘智能运维平台Mega OM,支持大规模节点远程管理,如在某电网公司落地,助其运营效率提升30%。Mega OM 平台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 AI 设备的集中监控、管理与维护,可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进行固件升级、模型批量更新等操作信息,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人力与时间成本,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日前,研扬科技还推出了基于鲲鹏模组的推理工作站,部署 DeepSeek R1 32B 模型,如在高校图书馆场景的应用,学生不再需要记住书名才能准确找到书籍,仅用简单的知识提示即可,准确率达到92%。

  全诊科技:AI 辅助诊疗的临床突破

  全诊科技在医学大模型及医院、医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领域与华为深度合作。杭州全诊科技有限公司潘守翔表示,利用华为算力及市场渠道,公司参与打造了国内首个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医疗服务平台。

  在医疗健康领域,全诊医学与昇腾的合作致力于提升医疗 AI 模型的准确率,助力医院安全高效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加速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双方联合开发的 “医疗大模型算力一体机”整合昇腾算力与全诊医学医疗大模型,支持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模型开发,可提供患者服务、智能病历、决策辅助、医学教育等服务。华为凭借在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全诊医学凭借在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探索 AI 在医疗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

  安徽合力:智能物流的范式革命

  作为工业装备领域的代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合作由来已久。合力在电动叉车、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拥有了深厚技术积累。华为则凭借在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合力科技经历了从“一人一车一世界”到“无人多机无边界”的转型升级。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标志着物流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调度系统,公司实现了多台设备的协同运作,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袁正指出,“5G技术在2019年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与华为携手合作,成功打造了全球首套5G+AGV叉车,这一创新成果堪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共同打造全球首套 AGV 叉车,到在东南亚项目中选用华为 WIFI7 解决网络故障难题,以及针对金属环境剥落场景研发双发双收设备,双方不断深化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合力以自动化率高、软硬件自研的全栈式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结合华为数通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美图机电:同路人文化的践行者

  美图机电是华为构建同路人文化的典型案例。美图机电总经理陈春荣表示,“合作过程中,华为伙伴经理的配备,使资源对接更加顺畅,助力美图机电在商业市场中提升成功率、强化内部培养与团队能力。去年商业市场增长67%,华为的赋能功不可没,美图机电也愿投入更多资源,与华为共拓商业市场。”

  “一路走来,虽有起伏,但更多的是明朗和收获。”美图机电与华为的合作由来已久,谈起双方的这段经历,陈春荣感慨万千,“在合作初期,我们对华为的规则和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磨合。但随着合作的深入,一切变得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华为为我们配备了专属的伙伴经理后,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和华为的合作越来越好。”

  在“同路人”文化的引导下,华为秉持着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携手共进的理念,倾听合作伙伴的心声,依据伙伴的需求和反馈,持续在政策、流程和定位等方面进行优化与调整,致力于做集成商信任的伙伴。

  华为:构建繁荣的商业市场生态

  围绕“伙伴+华为”体系建设,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表示,因聚而生,聚的是志同道合;众智有为,为的是千行万业。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需要与更多“同路人”一起,以客户为中心,互投入,聚资源,让体系更强健,让千行万业跨越数智鸿沟迈入智能世界。

  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刘勇指出,华为的核心使命是打造坚实的根技术,作为技术与产品公司,华为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以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带到大众身边,通过伙伴与集成商,精准服务客户,华为专注于做好人工智能的应用、试用产品和产品组合,结合伙伴的场景。“因为伙伴贴近客户,能够解决 AI 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刘勇表示。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为深入研究客户使用场景与集成商视角下的被集成方式。不仅在2025年,更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伙伴联合创新、联合营销与市场推,共同拓展行业客户。同时,华为提供快速供应保障,减少伙伴备货周期与资金压力,提升伙伴在客户侧的竞争力。此外,华为建立了全国下沉到地市和区县的售后服务体系,全力支持伙伴做好售后服务,增强伙伴的客户满意度。

  未来,华为中国政企商业市场将持续加大投入,从研、营、供、销、服等五个维度全方位支持伙伴。保障供应效率,开放全国售后服务体系,使能伙伴提升竞争力。同时,华为明确以集成商为中心,聚焦其需求与场景,做好被集成,将自身根技术转化为伙伴竞争力,助力伙伴在 AI 浪潮下实现商业共赢,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构建繁荣的商业市场生态。(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惠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朋)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IT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AI浪潮下,华为携手伙伴共拓商业市场新局

2025年04月01日 15:11   来源:中国经济网   

  近年来,AI 在深度搜索、思维链多模态融合等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突破,大语言模型从黑箱式问答走向可解释的因果推理,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AI 解决几何问题的表现已达到金牌得主水平;工程能力上,通用型 AI 智能体让 AI 从被动响应走向主动规划与执行,满足跨场景复杂任务需求,2025年,市场正式迎来 AI 智能体元年。

  那么,当 AI 技术突破临界点时,企业竞争力将如何重构?日前,在深圳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2025现场,华为常务董事汪涛表示,“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和AI共生的能力’”。

  面向客户的不同场景,华为和合作伙伴一起,提供从训练到推理的全系列产品,满足多样性AI算力需求。华为支持大模型“百花齐放”,持续投入自研盘古大模型,同时积极拥抱业界优秀的大模型;用AI赋能华为产品、优化内部运营和管理。

  研扬科技:计算领域的产业深耕

  研扬科技作为全球先进工业嵌入式计算平台设计、制造和工业 4.0 与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领航厂商,2018年便与华为开启合作。研扬科技陈栋表示,“由于公司不自研芯片,只有基于鲲鹏底座加昇腾算力这种肥沃的土壤,公司才能开发出AI大模型工作站等产品,为行业提供强大算力支持。”

  在计算领域,该产品类似高性能PC,可部署32B大模型,满足中小微企业及大集团小部门的数据私有化诉求,以十万级别成本助力客户快速落地AI应用,如制造领域的AI安全助手、解读政府政策并生成报告等,彰显其在定制化和OEM的优势。

  此外,研扬科技基于昇腾 AI 打造的边缘智能运维平台Mega OM,支持大规模节点远程管理,如在某电网公司落地,助其运营效率提升30%。Mega OM 平台实现对分布在不同区域的 AI 设备的集中监控、管理与维护,可实时获取设备状态、进行固件升级、模型批量更新等操作信息,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维人力与时间成本,保障设备稳定运行。

  日前,研扬科技还推出了基于鲲鹏模组的推理工作站,部署 DeepSeek R1 32B 模型,如在高校图书馆场景的应用,学生不再需要记住书名才能准确找到书籍,仅用简单的知识提示即可,准确率达到92%。

  全诊科技:AI 辅助诊疗的临床突破

  全诊科技在医学大模型及医院、医生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领域与华为深度合作。杭州全诊科技有限公司潘守翔表示,利用华为算力及市场渠道,公司参与打造了国内首个医院人工智能大模型智能医疗服务平台。

  在医疗健康领域,全诊医学与昇腾的合作致力于提升医疗 AI 模型的准确率,助力医院安全高效部署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加速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双方联合开发的 “医疗大模型算力一体机”整合昇腾算力与全诊医学医疗大模型,支持从训练到推理的全流程模型开发,可提供患者服务、智能病历、决策辅助、医学教育等服务。华为凭借在 AI 领域的技术优势,全诊医学凭借在医疗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探索 AI 在医疗场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

  安徽合力:智能物流的范式革命

  作为工业装备领域的代表,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与华为合作由来已久。合力在电动叉车、液压系统、控制系统等领域拥有了深厚技术积累。华为则凭借在通信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为合作注入强大动力。

  合力科技经历了从“一人一车一世界”到“无人多机无边界”的转型升级。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技术的进步,更标志着物流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引入先进的调度系统,公司实现了多台设备的协同运作,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准度。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袁正指出,“5G技术在2019年已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应用却相对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与华为携手合作,成功打造了全球首套5G+AGV叉车,这一创新成果堪称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共同打造全球首套 AGV 叉车,到在东南亚项目中选用华为 WIFI7 解决网络故障难题,以及针对金属环境剥落场景研发双发双收设备,双方不断深化合作,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合力以自动化率高、软硬件自研的全栈式智能物流解决方案,结合华为数通产品,为客户提供高效服务。

  美图机电:同路人文化的践行者

  美图机电是华为构建同路人文化的典型案例。美图机电总经理陈春荣表示,“合作过程中,华为伙伴经理的配备,使资源对接更加顺畅,助力美图机电在商业市场中提升成功率、强化内部培养与团队能力。去年商业市场增长67%,华为的赋能功不可没,美图机电也愿投入更多资源,与华为共拓商业市场。”

  “一路走来,虽有起伏,但更多的是明朗和收获。”美图机电与华为的合作由来已久,谈起双方的这段经历,陈春荣感慨万千,“在合作初期,我们对华为的规则和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磨合。但随着合作的深入,一切变得越来越清晰。尤其是华为为我们配备了专属的伙伴经理后,合作的效率和效果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这几年,我们和华为的合作越来越好。”

  在“同路人”文化的引导下,华为秉持着与合作伙伴共同成长、携手共进的理念,倾听合作伙伴的心声,依据伙伴的需求和反馈,持续在政策、流程和定位等方面进行优化与调整,致力于做集成商信任的伙伴。

  华为:构建繁荣的商业市场生态

  围绕“伙伴+华为”体系建设,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表示,因聚而生,聚的是志同道合;众智有为,为的是千行万业。开放紧密成长的“伙伴+华为”体系,需要与更多“同路人”一起,以客户为中心,互投入,聚资源,让体系更强健,让千行万业跨越数智鸿沟迈入智能世界。

  华为中国政企商业销售部部长刘勇指出,华为的核心使命是打造坚实的根技术,作为技术与产品公司,华为致力于将人工智能以更便捷、更高效的方式带到大众身边,通过伙伴与集成商,精准服务客户,华为专注于做好人工智能的应用、试用产品和产品组合,结合伙伴的场景。“因为伙伴贴近客户,能够解决 AI 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刘勇表示。

  为实现这一目标,华为深入研究客户使用场景与集成商视角下的被集成方式。不仅在2025年,更是在未来的日子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伙伴联合创新、联合营销与市场推,共同拓展行业客户。同时,华为提供快速供应保障,减少伙伴备货周期与资金压力,提升伙伴在客户侧的竞争力。此外,华为建立了全国下沉到地市和区县的售后服务体系,全力支持伙伴做好售后服务,增强伙伴的客户满意度。

  未来,华为中国政企商业市场将持续加大投入,从研、营、供、销、服等五个维度全方位支持伙伴。保障供应效率,开放全国售后服务体系,使能伙伴提升竞争力。同时,华为明确以集成商为中心,聚焦其需求与场景,做好被集成,将自身根技术转化为伙伴竞争力,助力伙伴在 AI 浪潮下实现商业共赢,推动千行百业数智化转型,构建繁荣的商业市场生态。(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惠绵)

(责任编辑:刘朋)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