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汤道生:激活数据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

2024-05-24 2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

  中国经济网福州5月24日讯(记者 李方)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主论坛发言,介绍了腾讯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实融合,以及助力产业出海等方面的实践。

  汤道生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挖掘、释放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应用场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数字业务出海是拓展增量市场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方面,腾讯混元大模型的语言与推理能力和专业领域的覆盖,已经处于国内与国际大模型的领跑梯队,并在腾讯内部600多个业务和场景中落地测试;腾讯云行业大模型也落地了20多个行业,并且推出了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和视频创作引擎等多个智能工具,助力企业低门槛打造智能化的应用。

  场景应用落地方面,汤道生介绍,腾讯智慧零售打造的“全域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已经与近千家头部零售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如腾讯企点智能客服、腾讯会议AI助手、乐享AI助手等,也在汽车、金融、文旅等各行业的场景中广泛应用。

  数字技术出海方面,腾讯云也以遍布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以及实时音视频、EdgeOne等优势产品,助力许多中国企业到海外创业,并服务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的当地企业。“比如很多国内车企出口的电动车,如今都选用了腾讯云的海外资源与服务等。”

  “数字技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通过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汤道生说,腾讯将持续聚焦核心数字技术产品的创新,助力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朱晓倩)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IT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腾讯汤道生:激活数据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关键

2024年05月24日 20: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 汤道生

  中国经济网福州5月24日讯(记者 李方) 5月24日,第七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在主论坛发言,介绍了腾讯在数字技术创新、数实融合,以及助力产业出海等方面的实践。

  汤道生表示,数字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充分挖掘、释放数据的生产要素价值。“科技创新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应用场景是数字中国建设的独特优势,数字业务出海是拓展增量市场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方面,腾讯混元大模型的语言与推理能力和专业领域的覆盖,已经处于国内与国际大模型的领跑梯队,并在腾讯内部600多个业务和场景中落地测试;腾讯云行业大模型也落地了20多个行业,并且推出了知识引擎、图像创作引擎和视频创作引擎等多个智能工具,助力企业低门槛打造智能化的应用。

  场景应用落地方面,汤道生介绍,腾讯智慧零售打造的“全域数字化零售解决方案”,已经与近千家头部零售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基于大模型的智能化应用,如腾讯企点智能客服、腾讯会议AI助手、乐享AI助手等,也在汽车、金融、文旅等各行业的场景中广泛应用。

  数字技术出海方面,腾讯云也以遍布全球的云基础设施,以及实时音视频、EdgeOne等优势产品,助力许多中国企业到海外创业,并服务了欧美、日韩、东南亚的当地企业。“比如很多国内车企出口的电动车,如今都选用了腾讯云的海外资源与服务等。”

  “数字技术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通过释放数据要素的价值,大幅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汤道生说,腾讯将持续聚焦核心数字技术产品的创新,助力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

  

(责任编辑:朱晓倩)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