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IT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半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劲增八成

2021年08月10日 13:4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在深圳迅速崛起

  上半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劲增八成

  □ 记者 傅江平

  近日,最新出炉的深圳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GDP达14324.4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9.5%,两年平均增长61.5%。“深圳工业机器人水平全国领先,而且工业机器人企业与深圳的高端制造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协同效率非常高。”深圳市机器人青年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俊说。

  从产值千亿,到链接越来越多的深圳产业,机器人产业正一步步成长为深圳市的名牌产业。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434亿元,较2019年的1257亿元增长14.08%;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总数量达842家,较2019年的757家增长11.23%。目前,深圳机器人产业实力居全国前列,收入占珠三角过半比重。

  从专利成果上看,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都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达7700余件,专利授权3200多件,其中产业专利主体大部分为机器人企业。作为硬科技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备受投资者青睐。2020年,深圳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超过186亿元,融资事件超过45起,IPO上市企业9家,其中单笔最大融资额达10亿美元。

  目前,深圳多个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产业链,在系统集成的细分领域逐渐形成自主品牌,并且建立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载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普及,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走进生产车间,成为企业精密生产的得力助手。

  市场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资工业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恢复生产的速度预期不足,满足新增需求的速度不够快,深圳企业响应速度快、产品迭代速度快,市场份额呈乐观发展趋势。

  除了较早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汽车、3C等领域,深圳目前钟表、眼镜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器人。深圳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目前也居全国前列,不仅相关技术和应用在国内与国际均处于领先水平,更培养出了一批深圳本地的优质机器人品牌,“机器人+”正在成为新趋势。

  为什么深圳机器人产业能够独领风骚?有专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深圳市的三大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深圳地处珠三角的关键位置,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机器换人的需求相对较大;深圳还是联通制造市场与海外国际市场的枢纽,兼具了应用与销售的优势。二是政策优势。经济特区的身份让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机制,也更早拥有了机器人应用的机会。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代表的政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提出,再度将深圳放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三是技术优势。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具备了数量大、质量高的优势。目前,深圳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环保技术、海洋科技技术等八大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准扶持了一批国产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圳地区的机器人企业发展格外有力。

  据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也正在完善。今年6月,深圳市物流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和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联合发起,两个千亿行业强强联合,背后是机器人应用的进一步拓宽。人才方面,深圳市成立以行业组织专家、院校专家、协会会员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机器人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今年7月,深圳市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成,有38名来自于智能制造、自动化、机器人企业或相关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认定。

  多重利好助力之下,深圳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比如曾因机械臂“魔术师”写春联、亮相春晚舞台表演舞蹈而“出圈”的越疆科技,已经将轻量化协作机器人用在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的生产线上,为5G技术的落地、3C领域的智能制造提供支持。深圳市也正在利用生态转型刺激机器人需求,加速数字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挥集群平台作用,加速与场景融合,不断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上半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劲增八成

2021-08-10 13:40 来源:中国质量报

  又一个千亿级产业在深圳迅速崛起

  上半年深圳工业机器人产量劲增八成

  □ 记者 傅江平

  近日,最新出炉的深圳经济数据显示,上半年深圳GDP达14324.47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79.5%,两年平均增长61.5%。“深圳工业机器人水平全国领先,而且工业机器人企业与深圳的高端制造企业相互促进、相互赋能,协同效率非常高。”深圳市机器人青年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李俊说。

  从产值千亿,到链接越来越多的深圳产业,机器人产业正一步步成长为深圳市的名牌产业。由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和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总产值为1434亿元,较2019年的1257亿元增长14.08%;深圳市机器人企业总数量达842家,较2019年的757家增长11.23%。目前,深圳机器人产业实力居全国前列,收入占珠三角过半比重。

  从专利成果上看,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和授权量都进入高速增长期。2020年,深圳市机器人产业专利申请达7700余件,专利授权3200多件,其中产业专利主体大部分为机器人企业。作为硬科技代表的机器人企业,近年来备受投资者青睐。2020年,深圳机器人行业融资总额超过186亿元,融资事件超过45起,IPO上市企业9家,其中单笔最大融资额达10亿美元。

  目前,深圳多个领域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了健全的产业链,在系统集成的细分领域逐渐形成自主品牌,并且建立了一大批高水平创新载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和普及,机器人越来越多地走进生产车间,成为企业精密生产的得力助手。

  市场方面,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资工业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恢复生产的速度预期不足,满足新增需求的速度不够快,深圳企业响应速度快、产品迭代速度快,市场份额呈乐观发展趋势。

  除了较早应用工业机器人的汽车、3C等领域,深圳目前钟表、眼镜等产品的制造过程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机器人。深圳移动机器人企业数量目前也居全国前列,不仅相关技术和应用在国内与国际均处于领先水平,更培养出了一批深圳本地的优质机器人品牌,“机器人+”正在成为新趋势。

  为什么深圳机器人产业能够独领风骚?有专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深圳市的三大优势。

  一是地理优势。深圳地处珠三角的关键位置,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机器换人的需求相对较大;深圳还是联通制造市场与海外国际市场的枢纽,兼具了应用与销售的优势。二是政策优势。经济特区的身份让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创新机制,也更早拥有了机器人应用的机会。目前,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代表的政策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提出,再度将深圳放在了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位置。三是技术优势。深圳的机器人企业具备了数量大、质量高的优势。目前,深圳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环保技术、海洋科技技术等八大重点领域,并以此为基准扶持了一批国产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圳地区的机器人企业发展格外有力。

  据悉,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配套服务也正在完善。今年6月,深圳市物流机器人产业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由深圳市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协会和深圳市机器人协会联合发起,两个千亿行业强强联合,背后是机器人应用的进一步拓宽。人才方面,深圳市成立以行业组织专家、院校专家、协会会员企业高级工程师等为主要成员的专家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机器人行业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评价规范。今年7月,深圳市首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完成,有38名来自于智能制造、自动化、机器人企业或相关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认定。

  多重利好助力之下,深圳机器人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产生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工业机器人企业。比如曾因机械臂“魔术师”写春联、亮相春晚舞台表演舞蹈而“出圈”的越疆科技,已经将轻量化协作机器人用在华为、富士康等知名企业的生产线上,为5G技术的落地、3C领域的智能制造提供支持。深圳市也正在利用生态转型刺激机器人需求,加速数字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发挥集群平台作用,加速与场景融合,不断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质量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