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8日,成都市双流区水务局以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和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为契机,围绕“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主题,通过政企社校协同、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普法并行的立体化宣传模式,系统推进水资源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在全球水资源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双流区水务局的实践不仅响应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的号召,更以地方创新为全球节水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活动期间,全区累计覆盖群众逾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800余份,解答专业咨询问题35项,为构建节水型社会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实践样本。
三维宣传矩阵:从理念到行动的全民动员
双流区水务局以“公共空间+校园教育+行业普法”为核心,构建分众化、全覆盖的节水宣传网络。在棠湖公园、莲花社区等12处人流密集区域,通过水质检测演示、节水知识问答等形式,将抽象的水资源保护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行动。活动期间发放的1200余件节水主题文创品,成为市民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宣言”,推动节水意识从口号变为习惯。
图为棠湖公园宣传活动。
沉浸式教育:培育未来水资源守护者
针对青少年群体,双流区水务局创新设计“理论+实践”教育模式。在棠湖小学等6所学校开展的“家庭用水审计”项目中,学生通过数据分析与方案设计,带动家庭节水意识提升,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2025年3月27日,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以“守护生命之源,共建生态家园”为主题,举办了一场融合科研与实践的生态教育活动。活动现场展示了该校十六年来对白河生态系统的研究成果,涵盖《有机污染物现状调查及处理研究》等26个子课题。学生们通过实地调研、数据分析、文创产品设计及湿地植被培育研究,展现了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正值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初中专委会第十一届校长年会在校召开,学生们为与会学者和专家进行现场讲解,生动呈现“一河一校”生态教育模式的实践成果,赢得广泛赞誉。这一活动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也为区域生态教育提供了可推广的范例。
与此同时,西航港二中师生走进航空港污水处理厂,实地探秘“地下治污、地上造景”的生态化治水模式。这种“科技+自然”的协同治理理念,不仅让学生直观理解水循环的科学原理,更激发了新生代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
图为水情教育进校园。
政企社协同:构建节水护水长效机制
双流区水务局联合企业、社区开展“送法入企进乡”专项行动,针对农业、工业用水大户进行靶向普法。通过典型案例解析,强化了《水资源管理暂行制度》的刚性约束。政企社校的深度联动,使节水理念从政策文本走向生活场景,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担责、全民参与”的治理新格局。
立足全球视野,贡献基层智慧
双流区水务局的实践不仅是对“世界水周”主题的深刻呼应,更是对全球水资源治理的积极贡献。通过实施全域供水改造、再生水回用等工程,2024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达28立方米/万元,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通过省级验收。这一成果彰显了中国基层在节水护水领域的创新力与执行力。未来,双流区将依托“智慧水务”平台深化长效宣传机制,推动水资源保护向社区网格延伸,为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注入可持续动能,更为长江经济带乃至全球生态安全提供可借鉴的“双流样本”。
以水为媒,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
水是生命之源,亦是文明之基。成都市双流区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通过多维联动探索全民节水护水新路径,不仅为地方水资源安全筑牢屏障,更以实践回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命题。从校园到社区,从企业到田间,节水护水已成为双流人的共同行动纲领。这一探索深刻表明:唯有将个体责任融入集体使命,以科技创新驱动生态治理,方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书写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