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7月9日电 (单鹏)一年一度的中国环博会成都展在蓉城拉开帷幕。8日至10日,第三届中国环博会成都展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多方聚焦“碳中和、碳达峰”下的产业机遇。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以降碳为重点的战略方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低碳环保产业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生态文明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2021中国生态环境产业高峰论坛上,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表示,发展、壮大低碳环保产业是中国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培育新增长点和增长极,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低碳环保产业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营商环境、产业规模、全行业工艺和技术装备水平、创新模式、产业结构、行业格局等取得长足进展。快速做大的市场“蛋糕”可以从不断扩大的展会规模体现出来。本届成都展吸引参展商401家,同比增长26%,有来自日本、德国、美国等10个国家近30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外资背景的企业占参展企业的10%以上;展出规模超过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7%。
同时,中国低碳环保产业在创新能力、产学研结合、研发投入、装备标准化等方面还有进步空间。李高透露,“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部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污染高排放行业的管控力度;深入落实减污降碳总要求,引导绿色消费;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
“在经历需求侧投资加快、在资本市场度过第一个投资高潮后,中国低碳环保产业会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发展模式将由‘高速度’转变为‘高质量’,信息化、数字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将成为行业动力。”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哲晓分析称。他表示,为抢抓市场机遇,其公司长期关注城市初期雨水处理问题,并陆续在中国重点城市落地城市初期雨水治理项目案例。
谈及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机遇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无废城市”“循环经济”未来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推动力,“如何把固废管理和碳中和有序结合起来,环保产业在技术支撑上可以有很多作为;另外,全球4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日常生活用品生产过程,如小汽车、服装、食品等,如果循环经济策略应用于这些领域并在消除温室气体方面发挥作用,这就是循环经济为环保产业赋予的新含义。”
作为本次博览会的东道主,成都正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布局。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环保产业与科技信息化处处长张弓在采访中透露,成都将重点发展新能源、储能、节能、资源综合利用、固碳等产业,加快建设碳中和产业体系,逐步拓展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应用场景,力争到2025年碳中和产业产值达1200亿元人民币。(完)
(责任编辑: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