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山东省利津县明集乡赵家村蔬菜大棚种植片区,菜农们正忙着收割蔬菜。“以前我们村大部分都是盐碱荒地,种粮食收成少,经过村里的规划调整,在荒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家家户户靠着大棚蔬菜奔了小康呢。”菜农王秀贞高兴地说道。
据村党支部书记刘同德介绍,为改变村里人种地却没多少收入的现状,村“两委”班子探索新模式,建了18个蔬菜大棚进行试种植。种植成功后,村“两委”集中商议,把70亩撂荒地分给各户,让农户在自家田地上建设低温蔬菜大棚,采用大棚覆盖小拱棚的形式,既能保证蔬菜充分接触阳光,又能消除低温对蔬菜质量的影响。为了保证大棚用水,村里又集资建设了百亩水库,还借此修建了13个鱼池,鼓励村民承包鱼塘,发展水产养殖。
经过几年的发展,大棚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到84个,村里相继成立了东方红蔬菜合作社和赵家蔬菜种植合作社,46户村民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经常邀请县农业农村部门和高校的农技专家到棚里给大家讲解种植知识,并帮助村民解决种植难题。为保证蔬菜的质量,合作社积极协调农业局,帮助农户在大棚两侧加设了防虫网,用物理方式避免蔬菜虫害。
为解决销售难题,村里还投资18万元在种植片区旁建起了蔬菜批发市场,村委和合作社帮忙联系固定的采购商,与菜商协定最低价格标准,保证了菜农稳定的收益。
以前的盐碱荒地,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示范片区。如今,赵家村家家户户奔了“小康”,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棚村”。以赵家村为典型,明集乡积极探索“脱贫致富”新模式,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为更多村子量身打造“变形记”。
(李倩文 胥志忠)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