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生态文明 > 生态文明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戈壁滩变绿洲 乌鲁木齐市郊万亩桃园助农“桃”金

2020年07月14日 18: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乌鲁木齐7月14日电(毛敏威 高迪) 7月14日,走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大话西游万亩桃园”,只见一个个新鲜诱人的桃子挂在枝头,桃树青翠,桃子嫣红,游客在桃林间来回穿梭采摘桃子,边采边吃、悠哉惬意。

  据了解,“大话西游万亩桃园”现种有油桃、蟠桃、水蜜桃、油蟠桃4大类24个品种的桃子,已于6月25日开园供游客采摘,预计到9月20日左右结束,开始后续的修枝剪叶、埋树等工作。

  一〇四团一连桃农李路种植了白蟠、黄蟠、红蟠、千年红等各个品种的桃子,每天前来采摘的人次可达三四百,平均每天采摘可达一吨。“现在成熟的是早熟的这一批千年红和白蟠,桃园里上的都是有机肥,桃子个大香甜。”

  据悉,一〇四团万亩桃园里的桃子以生态有机种植为主,经过桃农的悉心栽培、细心打理,个大、形靓、色艳、口感甜,好看、好吃又健康。“甜得很,赶快来吃。”“多漂亮的桃子,你看。”在万亩桃园里,时不时传来游客的声音。

  “李勇桃园我每年都来,都五六年了,经常带朋友过来摘,他们家桃子比较大,而且颜色也比较好,上的是农家肥,口感也比较好。”采摘游客李建吉说。

  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南区域十井街的“大话西游万亩桃园”曾是一片戈壁滩,如今已变成了绿洲。多年来,一〇四团不断对南戈壁开发改造,按照团场“南公园、北城镇”“南文旅、北商圈”的整体旅游规划和产业布局,已将其打造成乌鲁木齐市有名的旅游观光基地,面向市民和游客推出“休闲、摘桃、品桃、购桃一日游”“自驾农家一日游”等多项农业旅游项目,提高基地知名度的同时带动农产品销量,让更多连队职工搭上乡村旅游“致富车”,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完)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丽江旅游业 转型拓新路    2020年07月08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