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报告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已惠及4000万农村学生,覆盖29个省份1762个县

2020年05月25日 21:05   来源:新华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近日,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发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情况总结报告》,总结了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以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开展情况。

  《报告》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和各级部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日常管理;持续稳定投入,保障正常运转;切实加强监管,确保“两个安全”;做好公开公示,打造阳光工程;加强营养教育,培养健康理念;推广典型经验,加强示范引领;开展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等7项主要工作,确保了营养改善计划稳妥有序实施。

  《报告》显示,营养改善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覆盖范围广,受益学生多。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9个省份1762个县(其中,国家试点县727个,地方试点县1035个)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61.8%。覆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4.57万所,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84.12%。受益学生达4060.82万人,占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27.08%,占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42.4%。

  第二,改善效果好,体质变化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踪监测表明,2019年,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地区男、女生各年龄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别提高38.5px和42.25px,平均体重分别增加1.06kg和1.18kg,高于全国农村学生平均增长速度。学生营养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第三,助力脱贫力度大,三农受益多。2011—2019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营养膳食补助资金1472亿元。各地采取建设食材生产配送基地、雇用食堂工勤人员等方式,为贫困地区直接和间接提供了几十万个工作岗位,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社会反响好,国际影响大。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给贫困地区农村学生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世界粮食计划署对169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是全球少数(11%)同时在中小学阶段提供营养餐的国家,学校供餐规模仅次于印度、巴西、美国,位居第四。

  《报告》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总结出一些有益经验。其一,坚持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营养改善计划涉及十几个部门,覆盖29个省份,不单纯是教育部门的事。财政部逐年加大投入,卫生健康委积极做好健康监测,地方各级财政、发展改革部门积极落实地方资金,教育部门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协调,有力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其二,坚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规范管理。其三,坚持强化督导,推动责任落实。

  同时,《报告》也反映了现存问题。比如,对政策理解不够准确;不少地区没有将运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食堂从业人员配备达不到规定标准,专业素质不高,营养膳食知识缺乏,营养配餐能力不足;一些地区营养教育落实不到位,学生营养知识匮乏,在加快解决“豆芽菜”问题的同时,“小胖墩”问题开始凸显;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和责任。

  对此,《报告》提出下一步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加大监管力度,确保食品和资金“双安全”。督促各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推行“明厨亮灶”工程,确保不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指导各地做好实名制信息管理和信息公开公示工作,严禁截留、克扣、挪用膳食补助等行为,保障资金安全。二是指导各地统筹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和资金,改善学校食堂供餐条件,按要求配齐从业人员,进一步提高食堂供餐比例。督促各地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进一步完善政府、家庭共同承担膳食费用分担机制,确保让孩子们吃饱,努力让孩子们吃好。

 

(责任编辑:施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