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电瓷:炼成“定海神针”赋能全球电网

2025-07-07 07: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刘芃)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材电瓷:炼成“定海神针”赋能全球电网

2025年07月07日 07:0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王璐

近日,记者在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材电瓷”)江西基地看到,一排排棕红色、蓝灰色的“棒子”整齐伫立在厂房内,这是即将发货的棒形支柱瓷绝缘子(以下简称“棒形绝缘子”)。

棒形绝缘子是输变电领域的关键性基础材料,安装后能承受百万伏电压、数吨弯曲和扭转负荷,被誉为输变电的“定海神针”。

“我们自主创新了特高压棒形技术、半导体釉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制的棒形绝缘子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特高压工程。”中材电瓷董事、总经理杨晓明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公司已成长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是全球最大的棒形绝缘子供应商之一,目前订单已排到了明年。

单项冠军:创新与市场“不绝缘”

回忆起半导体釉棒形绝缘子的研发,曾任中材电瓷副总经理的桑建华连道“压力太大!”

从2018年开始,中材电瓷陆续接到客户询单——能否在棒形绝缘子表面釉层添加半导体特性,这样工作时会产生一定泄漏电流,从而带来热量,解决覆冰和“污闪”问题,满足高严寒地区、高污秽气候地区电网建设需求。

销售人员信心满满接了单,产品研发却不顺利。“第一代产品做出来了,但性能不理想。”桑建华决心亲自带队“啃硬骨头”。

选择什么样的半导体性质添加材料,关乎泄漏电流状态,也是研发的首要关卡。

研发团队找到国内头部生产商匹配合适的添加材料,原本踌躇满志,谁知经过6批次的试用验证,只有2批次合格,且无法复制。研发一时陷入停滞。

“一吨添加材料就要50多万元,资金投入巨大,看着试验一次又一次失败,同事们睡不着觉,脑子里想的全是技术问题。”中材电瓷技术研发经理陈文辉至今记得当时那种焦虑状态。

转机出现在一次交流会议上。桑建华与一位从事陶瓷用品销售的朋友聊到了该情况,对方表示可以帮忙寻找新的添加材料。“样品拿来进行多批次的试用验证,发现完全符合要求,价格还低了近一半。”

调整了80多次基础釉配方、制定完善的工艺控制标准、改造窑炉改进烧成制度……一点一点“死磕”下,2024年中材电瓷实现了第二代半导体釉产品的产业化生产,成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二之一掌握该技术的公司。

关关难过关关过,类似的创新故事还有很多。

21世纪初,我国启动特高压攻关项目。2010年7月,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联系多家下游企业,急寻能承受特高压的棒形绝缘子。

彼时,作为入行仅五年的“小兵”,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电瓷事业部(中材电瓷的前身)勇敢揭榜。第一窑产品全部不合格,就再查找问题烧制第二窑,最终实现了百万伏产品合格率98%的行业领先水平,第一次打响了名声。

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化运行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世界第一个特高压换流站……中材电瓷不断磨砺技术“杀手锏”,已拥有专利70余项,其生产的棒形绝缘子因为强度更好、重量更轻,开始频频出现在重大电力工程中。

(下转第四版)

(责任编辑:刘芃)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