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刘 旭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铝价呈现“先抑后扬、外强内弱”的波动格局。1月初,期铝价格受地缘冲突影响及能源成本支撑快速上涨;2月份,则因宏观政策不确定性出现短暂回调;至3月中旬,在全球供需矛盾加剧背景下,铝价再度攀升。如沪铝3月10日收盘价为20760元/吨,同比上涨1580元/吨,增幅8%;伦铝3月10日现货结算价为2716美元/吨,同比上涨507美元/吨,增幅19%。可以看出,一个时期以来,铝价正处在“冲高—回调—再突破”的震荡模式中。
供应端持续收紧
在供应端,铝土矿供应紧张态势仍在持续。海外产能由于启动时间较晚且投运周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有机构预计,今年年中存在55万吨产能可构成下半年市场的主要增量。此外,部分国家铝矿开采受自然条件、政治因素影响,供应不够稳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供应紧张局面。再看国内情况,中国铝产能目前已接近满负荷运行,新增供应能力有限。
就在3月初,摩根大通曾预测全球铝市场将大幅收紧,2025年缺口或将超过60万吨,其预计到四季度价格将涨至2850美元/吨。美国银行对2025年铝均价的预测高至3000美元/吨。综合主流权威机构的判断来看,国际铝价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望维持高位,甚至还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
需求端结构性增长
再看需求端。铝在新兴产业领域的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新能源汽车、光伏装机及电网投资有力带动了铝的消费,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房地产用铝下滑的影响。以汽车行业为例,为实现节能减排和轻量化目标,铝在汽车制造中的应用比例不断提高,从发动机缸体到车身框架,铝的身影无处不在,这些都极大地拉动了铝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