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能源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每年可向两广送电330亿度!

2020年12月28日 14:23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讯 记者程行欢、 通讯员蓝望报道:27日上午,由南方电网公司投资建设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较计划提前半年。工程投产仪式以视频连线方式在北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工程的三个换流站同步举行。

  这一工程连通了装机规模世界第七大水电站乌东德水电站和粤港澳大湾区,每年新增800万千瓦西电东送通道能力,将为国家西电东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带来重要影响。工程起自云南昆北换流站,连接广西柳北换流站和广东龙门换流站,因此也简称为“昆柳龙柔性直流工程”。工程全长1452公里,总投资242.49亿元。

  工程预计每年送电330亿度,相当于海南省一年的全社会用电量。它的投产有效解决“十三五”末及中长期云南水电消纳问题,为满足“十四五”和后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奠定坚实基础。工程投产后,南方电网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占比预计将从2019年的52.9%提升至54%。

  该工程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是国家首个特高压多端直流示范工程,是世界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也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多端混合直流工程。在此之前,世界上柔性直流的最高电压等级为±500千伏,该工程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800千伏。

  为高效送出水电,又确保广东、广西电网受入巨量电能时的安全稳定,工程首创多端混合直流输电技术,送电端采用常规直流,广东和广西2个受电端采用柔性直流,打造柔性直流输电的“港珠澳大桥”。

  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主要设备自主化率100%,有力带动国内相关装备制造业的高端化和设备的国产化。南方电网与国内相关厂家共同研发的柔性直流关键芯片(IGBT)成功应用到工程中,打破了国外少数厂家的垄断。该工程在攻克“卡脖子”难题中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显示出中国电力工业技术的顶尖水准和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闽粤联网工程获国家核准    2020年12月07日
  • ·广东500吨红薯出口欧洲    2020年07月20日
  • ·广东第一、三产业恢复性增长    2020年07月2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