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游戏比赛紧张而有趣、四足机器狗原地蹦高、仿真“李白”“杜甫”现场斗诗、格斗机器人震撼出场、咖啡机器人现场拉花、行走机器人辅助养老助老……8月16日下午,备受瞩目的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多家展台负责人告诉记者,参展面积比往年大,观众也更多。“与当前国内智能化和数字化产业展火热有关,从产业界到教育界,大家都比较关心机器人企业的发展。此次展出面积扩大了5000平方米,是历届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从技术的创新上来讲,仿真机器人从技术的感知、认知、交互等方面在拓展……”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表示。
机器人@你 咱们越来越贴近
当科技照进现实,你无法想象当今的仿生机器人有多惟妙惟肖,它们与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贴近。EX仿生机器人展位,是当天展馆中人气最旺的展位。该公司带来了多款仿生人形机器人产品,包括多位名人:李白、杜甫、法拉第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观众跟随眼前的仿生机器人穿越到古代,倾听李白、杜甫两位诗人的对话。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企业首次携“李白”“杜甫”首次亮相机器人大会,“主要是希望通过栩栩如生的仿生机器人,加深人们对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的认知………”EX机器人公司相关负责人张辉表示。
据介绍,EX机器人(EXROBOTS)成立于2013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仿生人形服务机器人研发的尖端机器人企业,同时也是一家致力于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生态体系建设的创新性科技企业。EX机器人不仅做到了外貌的仿真,还在行为仿真、动作仿真、情感仿真、思维模式仿真等多个维度深耕不辍。EX机器人实现了多项AI技术的融合,如多模态协同和GPT大模型深度驱动等,从而为机器人实现更广泛的场景应用夯实了基础。
“仿生机器人目前多在国内文旅、科教领域应用广泛,仿生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相结合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为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一位企业负责人说道。
技术持续迭代 赋能制造业
近年来,《“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记者在本届大会上看到,制造业、农业、商业、医疗、教育等10个应用领域遍布机器人的身影,50余款行业应用新品在大会期间发布。
在工业制造领域,机器人大显身手。打码、弧焊、打磨、涂胶……,来自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的7台蓝色工业机器人灵活挥舞着机械臂,完成了一个个工艺流程。
“从型材切割、气密检测到完成包装,只需400秒就能生产出一台新能源电池盒。”该公司研发负责人介绍,机器人可以精准感知工件的生产状态,各道工序一气呵成,也便于后期对每一个产品进行质量追溯。
在特种机器人展馆,则出现很多令人眼前一亮的突破。煤矿作业方面,中国矿业大学主持的掘进工作面机器人研究项目,可实现掘进、支护、锚固并行作业的无人化操作,掘支总效率提高25倍以上。深海作业方面,山东未来机器人开发的深海铺缆机器人具有国内首创的大水深智能作业能力,可在1500米深的海洋中进行人工无法完成的海底光缆、电缆、管道等铺设作业。在极地作业方面,山东国兴智能开发履带式智能侦察机器人,采用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阻尼缓冲特性悬挂系统,已顺利参与完成第38次南极考察任务。
在人工智能、新型传感、生物仿生、新材料等多种技术融合驱动下,机器人向复杂精密场景渗透的步伐不断加快,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和科研价值。
记者了解到,埃斯顿、埃夫特、新松机器人等上市公司工业机器人产品深入应用在3C产品零件装配、汽车零部件喷涂、焊接等制造业生产流程,并逐步开拓高端应用市场和新兴市场。
在农业应用方面,蔬菜瓜果也可实现机器人自动采摘。江苏博田机器人有限公司通过AI+3D视觉识别技术,定位成熟果实的最优采摘姿态,完成机器人的视觉伺服采摘。
“当前人工智能视觉识别准确率可达95%以上,我们正努力通过技术升级和成本控制,一步步将农业机器人铺向市场,生产能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农民用得起的农业机器人。”江苏博田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邵乔林表示。
政策赋能 激发创新活力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近年来,在制造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引领下,中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当前,融合感知、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结构仿生等新技术加速渗透,机器人呈现出人机共融、虚实融合、智能驱动、泛在交互等发展特征,产业逐步逼近变革跃升的临界点,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和澎湃的发展动能。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3万套,同比增长超过20%,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稳居全球第一大市场;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645.8万套,功能种类更加丰富,市场应用加速拓展。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束为在致辞中表示,机器人是智能制造万物互联的生力军,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八年来,中国科技界、产业界携手各国科学家和企业家推进机器人科技创新发展,为开创人类社会更加美好的未来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大会突出学科交叉,助力跨界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鼓励协同共享,打造交流世界前沿和未来趋势的学术平台、展示科技成果和创新产业的科创平台、传播创新精神和科学知识的科普平台、倡导开放信任合作的国际交流平台。” 束为表示。
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机器人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期。
据悉,北京市牢牢把握战略机遇,实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全力打造全球机器人产业高地。坚持高端引领,实施“百项机器人新品工程”,建设创新平台,强化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等基础支撑能力,打造智能驱动、产研一体、开放领先的创新产品体系。
“强化场景应用,面向医疗、制造等领域需求,实施百种应用场景示范工程,发挥整机企业链主牵引作用,全面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动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机器人产研结合示范区和产用结合聚集区,搭建一批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和‘独角兽’企业,打造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产业集群。” 夏林茂表示。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约瑟?维埃拉代表国际支持机构致辞表示,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为推动科技创新与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在机器人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愿与全球范围内的政府组织、企业、团体、科研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一道欢度世界机器人大会,凝心聚力,让机器人创新在生产生活、科技助力和产业发展中大放异彩,共同实现和见证一个有韧性且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中国经济网记者 苏兰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