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市场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南水乡客厅”长啥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今年为你揭晓

2021年01月19日 07: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何欣荣 郭慕清 上海报道

  揭牌一年多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十四五”开局怎么干?近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将聚焦57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其中,备受关注的“江南水乡客厅”将在今年9月底前形成详细规划。

  横跨沪苏浙三地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试验田。挂牌一年多来,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形成了32项具体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4大领域,推进了60个亮点项目;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力量,初步形成了“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

  从“共同推动具体项目”到“共同实施行动计划”,再到“共同制定行为准则”,两省一市对一体化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

  “示范区建设没有‘低垂的果实’。来自两省一市的建设者,都是坚定的拓荒者,敢于在无人区里走新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已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示范区还将继续寻求三地“最大公约数”,聚焦57项重点工作。其中,一体化制度创新35项、重点项目建设9项。

  比如,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江南水乡客厅”,在去年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一经提出,就受到各方关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的设想,“江南水乡客厅”就是要由三地合力打造一个具有东方意韵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成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区。

  “今年9月底之前,示范区将编制形成水乡客厅的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提出水乡客厅的开发建设、共建共享机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

  此外,两省一市还要研究建立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机制,研究推动一体化示范区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探索建立“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机制,探索推进一体化示范区科技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研究形成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轮值理事长樊金龙表示,两省一市将把示范区作为要素循环的重要节点,协力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力推动教育研发、金融人才加速集聚,推动示范区成为集聚高端院所的重要枢纽。

(责任编辑:佟明彪)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

“江南水乡客厅”长啥样?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今年为你揭晓

2021-01-19 07:35 来源:经济参考报

  揭牌一年多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十四五”开局怎么干?近日举行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将聚焦57项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制度创新度、项目显示度、民生感受度。其中,备受关注的“江南水乡客厅”将在今年9月底前形成详细规划。

  横跨沪苏浙三地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国家试验田。挂牌一年多来,围绕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形成了32项具体成果;聚焦生态环保、互联互通、创新发展和公共服务4大领域,推进了60个亮点项目;整合政府、市场和社会各界力量,初步形成了“业界共治、机构法定、市场运作”的跨域治理新格局。

  从“共同推动具体项目”到“共同实施行动计划”,再到“共同制定行为准则”,两省一市对一体化的认识和实践不断深化。

  “示范区建设没有‘低垂的果实’。来自两省一市的建设者,都是坚定的拓荒者,敢于在无人区里走新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深有感触地说。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已有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示范区还将继续寻求三地“最大公约数”,聚焦57项重点工作。其中,一体化制度创新35项、重点项目建设9项。

  比如,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江南水乡客厅”,在去年的示范区开发者大会上一经提出,就受到各方关注。按照中国科学院院士段进的设想,“江南水乡客厅”就是要由三地合力打造一个具有东方意韵的江南庭院、水乡客厅,成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就的集中展示区。

  “今年9月底之前,示范区将编制形成水乡客厅的城市设计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研究提出水乡客厅的开发建设、共建共享机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秘书长、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说。

  此外,两省一市还要研究建立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机制,研究推动一体化示范区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探索建立“揭榜挂帅制”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机制,探索推进一体化示范区科技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研究形成江南水乡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等等。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理事会轮值理事长樊金龙表示,两省一市将把示范区作为要素循环的重要节点,协力建设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协力推动教育研发、金融人才加速集聚,推动示范区成为集聚高端院所的重要枢纽。

(责任编辑:佟明彪)

查看余下全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