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驶向低碳未来

2024-09-19 07:23 来源:光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佟明彪)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绿色交通驶向低碳未来

2024年09月19日 07:23   来源:光明日报   訾谦

  【加快绿色转型 激活发展动能】

  在福建泉州的古城里,一辆辆穿梭在街头巷尾的白色公交车备受居民喜爱,这种长约4米、宽约1.5米,可以乘坐7位乘客的电瓶车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小白”,哪怕只有2米多宽的小巷,它也能实现单向通行。据悉,“小白”作为泉州古城开行的公交车,在当地6.41平方公里内招手即停,贯通背街小巷,既方便高效,又使百姓的出行更绿色低碳。

  交通运输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是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结构不断优化,绿色交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装备推广应用……可以说,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的过程中,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如今,在政策引导推动、技术装备迭代、商业模式创新的多重支持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向更加环保、更加高效的方向加速前行。

  多式联运更加环保高效

  初秋的清晨,天刚蒙蒙亮,一列满载着成品钢材的列车缓缓驶出内蒙古包头西站,经天津塘沽站卸车,然后在天津港集港装船,驶向上海铁驳码头。

  这条物流线路是包头钢铁铁捷物流有限公司包头至上海公铁水联运线路,用户仅需“下单”一次,即可享受公路、铁路、海运全程联运,“一单到底”实现运输高效衔接,减少尾气排放。运输时间较之前缩短了3至5天,物流成本降低近5%。

  物流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8.2万亿元,同比增长2.3%。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为14.4%,比2022年回落0.3个百分点。

  “全社会物流成本及比例进一步下降,意味着我国综合运输体系更加高效。”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红昌表示,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公路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弊端。相对而言,铁路货运具有路网发达、运量大、排放低等优势,能更好实现物流运输绿色发展。

  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首次提出要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量,增加铁路运输量,由此开辟了公转铁的新道路。六年多以来,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等货运方式迅速发展,交通运输结构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

  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魏际刚表示,交通运输是我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的主要领域,铁路运输单位货物周转量能耗强度是公路的七分之一,污染物排放强度是公路的十三分之一,而水运运输单位能耗强度则比铁路更低。

  在山东潍坊特钢集团工业园,几乎看不到运输原材料的大货车进出,园区最北端两条铁路专用线平行作业,高效运转,日均卸车5列,生产所需铁矿石全部实现铁路运输。人们固有印象中卡车喧嚣、尾气环绕的工业园区景象早已焕然一新。

  “当初我们把厂址选在这里,主要原因就是看中了铁路运输的优势。”潍坊特钢运输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与胶济铁路仅一墙之隔,企业投资建设的两条专用线直接接入1公里外的潍坊东货运站,实现无缝衔接,每年能节约物流成本数百万元。

  据测算,我国多式联运占比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降低物流总费用约0.9个百分点,节约社会物流成本可达千亿元。因此,强化公转铁、公转水,将部分货物的运输方式,从公路运输转为铁路、水路运输显得尤为迫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023年,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达1018万标箱,同比增长15.9%。魏际刚指出,有关部门要继续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同时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配合,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采用铁路、水路等更加环保、高效的运输方式。

  智慧交通驶入“快车道”

  在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一条522公里长的塔里木沙漠公路纵贯南北。2022年,为实现治沙和环保的双重功效,塔里木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投产,在公路两旁新建86座光伏电站,全面替代柴油机发电抽水灌溉,对沿线3100多公顷生态防护林发电灌溉。截至目前,该工程累计发出绿色电能突破500万度。

  “光伏发电以来,生态防护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2万吨,负碳部分可中和过往车辆碳排放,为中国荒漠治理和沙漠公路运行维护提供了‘塔里木方案’,走出了一条光伏治沙新路径。”该工程负责人表示,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增速快、减排潜力大,采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可有效减少交通运输的碳排放,从而推动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从青山绿水到雪域高原,从秀美江南到戈壁大漠,近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截至2023年底,我国高铁里程超过4.5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18.36万公里,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22023个,颁证民用航空运输机场259个。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王刚表示,当前传统交通行业正加速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交通运输的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也呈现崭新面貌。我国将继续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投入,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在广东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岸桥和轨道吊在码头上无缝配合,上百个传感器帮助实现集装箱的精准抓取,智能引导车将集装箱运往目标位置,作业过程空无一人且有条不紊。据悉,该码头是全球首个江海铁多式联运全自动化码头,今年1至7月,码头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1.14万标箱,同比增长102.7%。

  “南沙四期全自动化码头具有智慧低碳、经济集约、自主可控的特点,在科技创新、经济效益和绿色环保等方面体现出领先优势。”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小明表示,除了无人化设计外,港内所有的装卸设备均采用电力驱动,还在每个主泊位安装了两套岸电插接箱为停留船舶提供电力,有效减少船舶在港时产生的噪声与排放。

  如今,“绿色”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底色。不论是提升新建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还是推进既有交通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交通运输行业正在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定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

  “中国把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任务,通过促进交通运输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加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综合治理,推广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举措,让交通更环保、出行更低碳。”中国工程院院士卢春房说。

  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大有可为

  近年来,由我国制造的全球第一艘23000TEU(集装箱国际计量单位)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在国际航运市场上备受关注,其超前的绿色环保性能和革命性的节能减排技术,使其被业界誉为“海上绿巨人”。与同型燃油箱船相比,该集装箱船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约20%,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85%,颗粒物、硫氧化物排放量减少99%,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除了货运领域外,民用领域的交通运输工具低碳转型也在持续推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零售渗透率达51.1%;常规燃油乘用车零售84万辆,新能源乘用车零售87.8万辆。这是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

  “这一巨大的变化,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国交通运输工具绿色转型的生动写照。”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布局、技术水平等方面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

  交通运输工具的环保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绿色发展水平。“十三五”以来,我国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工具制造,推广LNG(液化天然气)船舶、新能源汽车及清洁动力航空器应用。如今,不论在港口还是城区,燃油味正在逐渐淡去,低碳交通运输工具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货运配送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应用的重要领域。其中,城市公交车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超过81%,铁路内燃机车占比降至34.7%。此外,水运行业也在积极推进LNG应用,内河船舶LNG加注站超过20个。

  《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对此,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牟能冶表示,这就要求交通运输部门在推进使用低碳交通运输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淘汰更新老旧运输工具。

  今年,交通运输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对于老旧营运柴油货车淘汰更新、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城市公交车电气化替代、老旧机车淘汰更新、邮政快递老旧设备替代作出部署,并提出要大力促进先进设备和北斗终端应用,促进交通能源动力系统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发展,有序推进交通运输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指出,新征程上,交通运输行业要更好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交通运输方式,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轻量化交通装备,让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记者 訾谦)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