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凭借它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已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推动者与见证者。 随着上海等地智能车联网技术走向示范应用,一个新的汽车产业集群正在长三角形成。而距离上海虹桥23分钟通勤时间的苏州高铁新城,以空间优势弥补时间劣势,在后发进场的情况下,两年多时间在智能车联网领域闯出了一片天,覆盖长三角九大核心城区的G60科创走廊就将智能驾驶产业联盟落在此地。
站城一体、产城人融合发展,这座高铁新城一方面向上努力争取“国家级高铁枢纽”定位,并于今年5月16日顺利挂牌“苏州北站综合枢纽建设指挥部”;另一方面“做实”枢纽地位,进行前端的产业布局。智能车联网如今在这里已春和景明,正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产业高地,并正加快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
一座新城两大头部 L4规模化蓝图已绘就
在苏州高铁新城构筑的智能车联网版图上,至今成功培育出两家业内估值10亿美元级别的创业公司。一家是专注于无人重卡技术的智加科技,另一家是“打造自动驾驶大脑”的Momenta。巧的是,刚过去的二季度,它们都迎来了公司发展史上的重大进展。
5月初,智加科技联合一汽解放研发团队打造的全新一代J7+智慧重卡正式亮相苏州。该车型可实现高速干线物流场景下的车道居中、自动车道变更、自适应巡航控制、微调避障等功能。此举意味着公司向着自动驾驶量产前进了关键一步。
在乘用车领域,Momenta同样行疾步稳。7月1日,公司对外分享了“飞轮式”L4级别无人驾驶最新进展,详解实现规模化L4的关键路径。
“我们计划在2024年,量产自动驾驶产品Mpilot大规模上路,并通过大规模量产数据流,赋能完全无人驾驶MSD,同时实现单车盈利。”Momenta CEO曹旭东认为通过他们的“飞轮”,乐观作出预估,可在2028年大规模实现L4落地运营。
6月底,苏州市相城区宣布将与“初速度”进行合作,启动Robotaxi上路事宜。很快,苏州将继上海、广州、长沙等地之后,成为全国首推Robotaxi的地级市之一,而首位乘客则会诞生在苏州高铁新城。
“出上海第一站 就是回国创业最后一站”
智能车联网产业是人工智能落地应用前景最好的产业之一,苏州高铁新城选准赛道发力之初,就坚持“高大上”线路,先是在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结识智加科技;随后到访北京五道口,成功吸引Momenta加入。
两大头部企业落地后,一年不到,纷纷把研发中心升格成总部。此后,诸如仿真路测企业IAE、全栈式无人驾驶技术解决商轻舟智航,都相继把发展重心迁移回国,落户于此。
“这里是我们回国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从清华毕业的IAE总经理安宏伟近些年一直想要回国发展,他说没想到刚从浦东下飞机,一出上海就“走不动了”。如今,IAE在高铁新城已完成超1亿元的签约项目,提前7个月完成年度目标。
短短2年多,高铁新城集聚了39家智能车联网关联企业,包括环境感 知、软件算法、信息交互等关键技术环节;成为江苏省车联网先导区,拿下苏州市首批智能网联汽车路测牌照……
前瞻布局虽十分关键,但让苏州高铁新城成功“逆袭”的还有交通区位优势和“以研发为主”的产业定位。
众所周知,智能车联网产业需要汽车制造、人工智能、运营商高度集成,而国内汽车制造龙头上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嘉定、“包邮区”背后庞大的供应链与物流体系,都在上海,而苏州北站又是与上海通勤时间最短的城区站之一。
此外,这里研发氛围浓厚,已成功集聚300余家研发型企业、20余个科创平台和近20家各类孵化器,拥有硕士学历以上的高层次人才超2500人……
有了底气自然更敢于出招。7月11日,这里打造的国际科研产业园“长三角国际研发社区”公布首批产业载体,其中“重头戏”就是智能网联汽车研创园、新基建·智能交通产业园两大智能车联网项目,尤其是后者的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剑指”百亿级产业规模。
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桥上预留轨道的通苏嘉甬铁路也计划在年内开工,按照铁路部门最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成后将在苏州北站北侧设站,在这里打造分场共站的枢纽客运体系。届时包括智能车联网在内未来产业,将聚拢起更多的人流、技术流和资金流。
未来在这里加速到来
7月3日晚,李女士从苏州高铁新城的某商场门口登上了一辆智能驾驶小巴,5分钟后,她顺利到达目的地一处写字楼楼下。
“看到方向盘自己在动,遇到行人几米外就会缓缓停下,没什么害怕的。”李女士可能不知道,这台由轻舟智航研发小巴技术已达到了国内领先的L4级别,发布的体验线路计划设置8个站点,预计在年内开通,届时为旅客提供出站就能感受到的苏州“科技新浪潮”。
此外,国内领先的无人环卫车运营商仙途智能,也已布置10辆无人环卫车在车站周边打扫街道。其它场景如医院病房配餐、小区防疫消杀、办公区快递派送等,都陆续交给低速无人小车来执行。
光是上半年,这里就有超10支车队、60辆以上的智能网联车上路测试。此外,在去年5G全覆盖基础上,不少杆线如今正加装各式接收、发射及传感装置,与落成的“长三角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示范区智控中心”五大应用平台结合,将“人、车、路、网、云”各类数据高度整合实时共享给智能网联汽车,形成安全保证与测试验证的闭环。
不仅如此,随着7月份《苏州高铁新城关于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聚发展的实施细则(试行)》的出台,这里对落户企业的车辆购置及改装最高给予300万元补贴,对场景示范应用给予最高5元/公里的补贴,对公共研发平台服务费最高补贴800万元……放眼全国,这一“5大方面、10条细则”的政策,算得上拳拳到肉。
在去年10月开放的8.4公里测试道路基础上,9月底前,苏州高铁新城还将建成27.5公里二期测试道路,提供更多更复杂的路况环境与测试项目,助力L4尽快商业化。
如今,苏州高铁新城内已集结800多名智能驾驶从业人员,不熄灯轮番奋战,开展智能车联网的各项前端研发,以求加速进程,让这一必然的未来提前到来,助力中国汽车产业早日实现换道超车。
(数据和信息来源:苏州高铁新城)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