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家华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学科的带头人,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十年如一日深耕大型工程船技术领域设计理论和应用研究,带领团队攻克了大型绞吸挖泥船总体设计和关键作业装备的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适应“沿海淤泥积沙”“近海硬质沙土”“远海坚硬礁岩”挖掘的三代59艘海上大型绞吸挖泥船,使我国绞吸挖泥船技术经历了“从0到1的突破”“达到国际同等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个发展阶段,实现了从技术被封锁到对外出口管制的跨越,为一带一路港口航道建设、近海围海造地、远海岛礁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1964年,谭家华来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由此与船舶设计结下了几十年的不解之缘。
“二十年前,既没有设计也没有建造,还没有配套,跟世界先进水平比较我们差不多落后人家一百年。”2002年之前,我国尚不具备设计和制造的经验和能力,谭家华回忆,当时国际招标大型疏浚与填筑工程被世界上五六家拥有大型疏浚设备的公司夺得。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俗称“挖泥船”,是远海岛礁大规模高效吹填造陆的国之重器,是海洋资源开发、一带一路港口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的紧迫需求。大型现代化的绞吸挖泥船是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的特种工程船,相关疏浚船舶设计制造公司为了获得高额利润,进行技术封锁,仅向我国提供整船。依赖进口不仅需要巨额资金,也不能掌握关键技术,而且因相关公司的生产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国内基础建设和参与国际竞争的需求,严重限制了我国疏浚企业发展。
“大国重器应该掌握在自己手里。”
谭家华教授带领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经过大量的实践调研和分析,在借鉴和吸收世界最先进的特种作业船舶设计的经验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了集特种作业船舶环境载荷分析和作业载荷计算于一体的系统的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和设计理论,完全掌握了绞吸挖泥船挖掘、定位和输送三大核心设备系统设计的核心技术和特种船舶设计开发的核心内涵,打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困境。
“我们设计的船,在世界各地施工,它们到过的地方至少会留下一个港口、一个码头,甚至是一个岛礁、一大片围海造地。”迄今为止,谭家华所在团队设计建造的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已有59座。
这些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承担的远海岛礁建设、一带一路国内外港口建设等重大工程200多项,在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疏浚行业的技术发展,实现了大型绞吸挖泥船从“被封锁”到“限制出口”的历史性跨越发展,也为我国领土、领海权益维护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大国重器。
谭家华以第一完成人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辛一心船舶与海洋工程科技创新终身成就奖。
五十余年的教学工作,谭家华桃李满天下。在他的影响下,学生们的奉献意识和家国情怀愈发浓厚,绝大部分毕业生结合国家需求前往国家重点行业,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如今,他的学生们也站上三尺讲台,活跃在科研攻关一线,奋斗在重大工程建设的岗位上,为国奉献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精神正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每次登上团队设计的装备的时候,是谭家华最幸福的时刻。一座座重大装备建成,一句句亲切的叮咛,一个个前行的身影,一幕幕江海落日,都是他教书育人、科研创新、爱国奋斗最生动的见证。(摘编自《新民晚报》——《上海交大谭家华:造大国重器,追海洋强国梦》作者:刘怡丹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