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打新”一套赚500万?深圳对违规者开出“禁入”罚单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楼市“打新”一套赚500万?深圳对违规者开出“禁入”罚单

2021年01月23日 07:40   来源:中国证券报   

  继沪深两地重拳出击围堵假结婚、假离婚买房之后,深圳开出楼市“禁入”罚单,剑指违规“打新”。

  深圳住建局称,近期对华润城润玺一期认购人进行严格审查。经核,有12人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及资金流水记录等情况,将采取暂停相关人员使用深圳市购房意向登记系统以及合同网签系统等措施。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多地楼市呈现“打新”热。深圳的政策调控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严惩提供假材料“打新”

  1月22日,深圳住建局发布对12名涉嫌违规申购商品住房人员进行处理的通告。

  深圳住建局称,近期会同南山区住房建设局等单位对华润城润玺一期认购人的购房资格、购房资金来源、流水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经核,有12人存在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及资金流水记录等情况。上述人员在申购商品住房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规避房地产调控政策,弄虚作假,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其行为已经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深圳住建局指出,为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深圳市房地产市场秩序,已将有关违法违规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并在查明事实后将相关失信行为推送深圳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进行联合惩戒。调查期间,深圳住建局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暂停相关人员使用深圳市购房意向登记系统以及合同网签系统。

  二、暂停相关人员在深圳市购买、承租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资格;已在公共住房轮候名单内的,冻结其轮候资格。

  三、暂停相关人员在深圳市的住房公积金贷款资格。

  深圳住建局表示,下一步,将坚决落实“房住不炒”定位,按照国务院和广东省、深圳市房地产调控政策精神,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完善房地产市场监管制度,进一步加大对违反诚信原则、弄虚作假购房人的惩戒力度。同时,将会同市场监管、公安、银保监、司法等部门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商品住房销售和交易管理,严厉打击各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共同营造公平、规范、健康、有序的房地产市场秩序。

  来源:深圳住建局

  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这次打击力度挺大的。房产交易要录入网签才可以过户。不能用网签系统,相当于新房和二手房都买不了了。”一位头部地产中介经纪人告诉中证君。

  “深圳开出禁买罚单,主要是新房‘打新’热下,代持、众筹买房等问题突出,严重违背了‘房住不炒’原则。”深圳中原董事总经理郑叔伦表示,罚单开出后,预计新房市场违规行为会大大减少,热度会适当降低,但一二手房价倒挂下,“打新”热可能会持续,对二手房市场影响较小。

  “开年以来,深圳、上海两地高频率、精细化、小步快跑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见招拆招指向炒作乱象,明显是为防止资金在货币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流入楼市。”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说,调控政策导向比较清楚,一方面保护并支持合理购房需求,另一方面加大力度打击加杠杆炒作房产的投机行为。

  “打新”资格审查趋严

  此次罚单提及的华润城润玺一期,是深圳2020年最强“网红”豪宅项目。因新房与二手房价格倒挂幅度大,该项目打中一套约有500万套利空间。

  因此,去年11月,该项目开启线下选房,吸引近万人参与摇号,冻结诚意金340亿元,得房率仅为12%。

  当时,该项目就被曝出在选房现场除无房刚需外,还有不少借名买房的“代持客”、“众筹买房”的投资客,还不乏小贷公司为购房者提供经营贷、消费贷、资金过桥等金融服务。

  “打新”热度居高不下引发有关部门警惕,“打新”规则与资格审核都在收紧。

  以近日取得预售证的“网红盘”——天健悦桂府和天境前海花园为例,这两个项目均位于前海,是“打新客”紧盯的“狩猎”对象。

  不过,两个项目均为无房者优先购买,且需按社保时长排序,房源与意向客户比例不超过1∶3。购房者需在i深圳APP上进行购房意向登记,才能向项目方提交资料参与线上选房。

  同时,相关方在意向登记的页面作了特别提示,称购房人违反购房政策,弄虚作假,伪造、变造证明资料,不如实填报的,一经查实,将会承担以下后果:

  1.记入诚信档案,由相关部门予以联合惩戒。

  2.5年内禁止使用购房意向登记系统。

  3.交给开发商的定金,可能会因违约被开发商没收。

  4.为杜绝随意登记而扰乱房地产市场秩序现象,凡半年内累计登记3次以上,但不在线上或线下提交认购资料的,暂停使用本系统一年。

  5.涉嫌违法的,移交公安部门进行查处。

  业内人士指出,从近期新盘销售方案看,购房者需通过官方购房意向登记系统,进行线上公证选房,“网红盘”项目常规定无房优先,按社保时长排序,设置一定的比例筛选入围者,避免出现“万人摇”。可见,“打新”过程愈发规范透明,违规操作的风险正在加大。

(责任编辑:杨奇奇)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