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刷新中国建筑“高度”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刷新中国建筑“高度”

2020年12月01日 15:26   来源:羊城晚报   

  羊城晚报记者 侯梦菲

  站在广州锦城大厦22楼的办公室窗前,陆建新刚好可以看到他曾参建的广州珠江新城西塔。而广州珠江新城西塔,只是他参建的众多城市地标建筑中的一个。

  陆建新,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作38年来,他先后辗转于国内外8个城市,是北上广深7座时年地标建筑的建造者,参与了46项工程施工,参建工程总高度达3600米,不断刷新中国建筑的“高度”,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一周前,他刚刚被评选为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荣誉,陆建新十分淡然。“荣誉只是一时的,也是属于过去的成绩,还是要把项目高质量干下去。”还有四年,陆建新就到了退休的年纪,但退休显然不在他的计划之内。“我想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的那天。”

  见证“两天半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陆建新和深圳的故事,是从一封信开始的。

  1982年,刚参加工作的陆建新收到一封同事从深圳寄来的信。信中写道,同事们在深圳电信大厦干到了九层,不远的国贸大厦要盖160米高的大楼,每天很忙,周日也不休息。

  “当时,我只见过四五层高的楼房,九层楼真高啊!还要建160米高的大楼。”站在荆门市三三○水泥厂工地上读完信,陆建新对深圳充满了向往。

  令他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就接到通知:深圳市施工人员紧缺!陆建新和一位师傅立刻启程,从荆门南下深圳,踏入了国贸大厦工地。

  “当时,国贸大厦是国内第一幢超高层建筑,很多施工设备都是进口的。”陆建新说,尽管没有超高层结构施工经验借鉴,施工团队依旧克服了重重困难,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转眼到了1994年,陆建新又和同事们参建深圳地王大厦。“当时,我们已经干过165米高的深圳发展中心大厦和上海国贸等超高层钢结构,但地王大厦383.95米的高度,肯定又是一次新挑战。”面对挑战,他们再次创造了“两天半一层楼的新深圳速度”。

  “深圳的地标建筑,我都干过”

  时间来到2008年,陆建新从一名基层测量员成长为深圳京基100的项目经理。这是继广州西塔之后,陆建新作为“领头雁”的第二个项目。在他的带领下,项目提前一年封顶。

  2010年9月,京基100即将封顶。站在京基100的75层326米高的位置,往东看近在眼前的是地王大厦,稍远处清晰可见的是国贸大厦,陆建新参建的三个不同时代的深圳地标性建筑,见证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当天,他在日记本里写了一篇《我与深圳地标建筑有缘》的文章。“下一个三十年,我还能为特区做什么?”陆建新写道:588米高的深圳平安大厦我想亲自去干一干。“那时候,我可以自豪地说,深圳特区不同时代的地标性建筑我都干过!”

  陆建新做到了!他不断刷新着钢结构建筑的“中国高度”:160米高的国贸大厦、384米高的地王大厦、442米高的京基100、600米高的平安金融中心……“我很幸运,参与了深圳改革开放40年来四大地标建筑的建造。”然而,在这份“幸运”背后,却是常人难忍的辛苦。

  在国内,一个人建造4座400米以上的钢结构建筑,陆建新是独一无二。正因此,他被誉为“中国摩天大楼第一人”。

  对于这个称号,陆建新认为:“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自己在一线干得久一些。”然而,陆建新口中的“在一线干得久一些”,是38年的坚守。

  38年来,他见证并参与了中国超高层建筑从无到有、中国建筑从100米级高度逐步攀升至600米级世界高度的全过程,使中国钢结构施工技术从落后西方半个世纪跃升为世界领先水平。

  陆建新主持完成的11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1项成果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他培养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今年的业务量是去年的1.5倍,我们华南大区现在同时在做的项目有100多个。”今年以来,陆建新更加忙了,几乎每天都是工作到凌晨,手机里的日程也排到了12月下旬。

  今年2月,陆建新主动请缨,奔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施工现场,带领团队高标准建设了1000张负压病床院区。

  工作中,陆建新始终扎在条件艰苦的施工一线。“作为劳模,我觉得应该起到表率作用。”

  在陆建新眼中,工匠精神要求精益求精,“这需要长时间在一线实践,才能完成经验的积累。”陆建新把38年的宝贵经验和知识,无私传授给团队,把责任心和工匠精神一并传承给年轻人。

  在他的培养下,团队里有40多位年轻的技术人员逐步走上项目负责人、总工程师等岗位,为行业培养了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人才。

  尽管又忙又累,已是教授级高工的陆建新丝毫没有放松学习。2019年,陆建新通过省总工会成为华南师范大学劳模工匠本科班的一员,通过线上+线下学习的方式,增进知识、提升自我。

  “经常收到老师布置的线上作业,要学习的内容很多。”采访结束时,陆建新打开电脑、登上学习系统。成绩单一栏:计算机基础93分、经济法概论90分、管理学原理91分……“既然决定做一件事,努力做好它。”这,或许就是一个劳模的自我修养。

(责任编辑:佟明彪)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