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将非遗融入生活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保护
南开女生带千年木叶盏上“直播”
像是把生命刹那间封存,一片经历了春风秋雨的叶子,在1300℃高温下印入瓷制茶盏的釉面中。热茶灌入盏中,叶片浮动,纹路脉络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这项叫木叶盏的“黑科技”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吉州窑独有的制瓷绝技。它曾一度失传,近年来经过政府和文物研究者等多方努力,终于得以恢复,但依旧面临着传承难的困境。26岁的屠金歌决心当这项古老艺术的保护者和传承者。
她刚从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专业毕业,与身边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成立了“静象文化空间”,致力于在全国找寻宝贵的非遗技艺,希望用现代产品运营和传播模式,让传统文化被更多人知晓,重新焕发生命。
今年“双11”期间,屠金歌的团队每天在直播间里不厌其烦地给网友们讲述木叶盏这个已经1000多岁的传奇技艺背后的故事。仅这次“双11”直播和后续带货,她们就卖出600多个吉州窑木叶盏。对那些守着这门手艺的老匠人而言,这个数字超过了从前一年的销量。
两个年轻女孩与木叶盏“一见钟情”的故事发生在4年前。一次,屠金歌和同学于慧慧去井冈山革命老区参加人文行走活动,在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的古吉州窑遗址,她们亲眼见证了木叶盏神奇的诞生过程。
“上千度的高温下,稍有不慎,叶子便会立即灰飞烟灭,可匠人们却将它完好无损地定格在小小茶盏上。”屠金歌说,那一瞬间,自己被震撼了。当时她就想,一定要让这么美的作品以及它背后精巧的技艺、灿烂的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大学期间,她就和同学们一起在学院楼里办起了集读书会、观影会、真人图书馆、创意手作等功能于一体的“静象文化空间”。也是在那时,她意识到,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特别是非遗技艺十分感兴趣,但又缺乏了解和接触的渠道。
捧着美轮美奂的木叶盏,两个90后姑娘一拍即合,她们要以木叶盏为突破口,开启一场保护、传承和创新非遗技艺的创业之旅。
她俩立即在吉安县马不停蹄地开展调研,实地走访了当地数十位非遗匠人后,梳理出目前这项技艺传承发展面临的六大痛点:地区环境闭塞,产品产量、质量不稳定,营销支撑体系薄弱,产品设计脱离市场,销售渠道落后以及专业人才匮乏。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技艺传承后继乏人。屠金歌吃惊地发现,当地非遗匠人只剩下10位左右,年轻匠人寥寥无几。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方面老师傅不愿意把自己的绝招传给别人,另一方面因为缺乏销售渠道,好不容易做出来的产品也少有人问津。
屠金歌决定带着团队的年轻人创新与匠人的合作方式和非遗产品运营模式,将传统工艺与创新设计相结合,挖掘和培育更多优秀设计人才和手工艺从业者,开发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与此同时,她们利用自己擅长的电子商务、网络直播、众筹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为非遗产品代言。
当年轻人踌躇满志准备大展拳脚干一场时,老师傅们却不太买账。他们有的不太相信互联网,有的曾吃过一些网络代销公司的亏。为了打消他们的顾虑,屠金歌承诺前期的产品设计、推广等传播费用全部由团队免费提供,最终用诚意打动了老师傅们。
在持续3年的努力下,静象团队在吉安木叶盏项目上实现了产业突围。她们在产品设计方面,引入了高校的设计团队和科研力量进行持续创新,丰富了木叶盏的品质,“原来只有一种叶子、一个色彩,现在能做8种叶子,16种色彩,27种器型,上千种款式”。
结合平台、客户的反馈,她们逐渐帮助匠人摸索制定出新的质检标准,让产品更受欢迎。她们打破了原有小作坊“各自为战”的格局,拆分订单、合作生产,统一制定生产流程、提供原料,成品统一入库质检,大大提高了产能,保证了品质。
“营销突围”是屠金歌团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她们建立了线上渠道矩阵,包括36个主渠道,上百个分销渠道,24小时不间断销售;直播800余场,累计客户流量超过600万,销售额超350万元。组织大型电商活动106场,曾创下6天销售额突破50万元的成绩。
在母校南开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他们搜集起校园的树叶烧制成木叶盏。“让千年非遗遇上百年南开,也开启了木叶盏全国定制化市场。”屠金歌说。如今,木叶盏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让更多人“看见”传统文化的魅力,“现在我们的主要受众年龄段在30-50岁之间”,一些原本不了解茶文化的年轻人也从一个美妙的茶盏喜欢上了喝茶。
目前,“静象文化”团队已与吉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国家级、省市县各级10余位非遗传承人开展合作,服务相关从业匠人上百人,带动吉州窑陶瓷产品销售额增加500余万元,间接带动就业上千人。
她们带匠人和产品走出山村,参与国内外大型的展会和学术论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主动加入其中。一个吉州青年,辞去事业单位的工作,回来传承木叶盏的烧制技艺。他成立了工作室,和“静象文化”的年轻人们一起研发创新。
今年11月4日,南开大学团委与吉安县吉州窑陶瓷管理委员会签约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江西省吉安县非遗产业发展提供商业模式指导、服务运营对接、产业精英人才培训等支持。“我们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非遗产业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南开大学团委创业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王建鹏说。
以吉州窑为先锋,屠金歌团队探索出了一条商业模式复制与可持续经营之路。去年,她们对始于唐代的河南当阳峪绞胎瓷产品进行价值挖掘,创新营销方式,获得了超过40万元的销售额。
“最近,我们希望可以继续把非遗产业脱贫模式在宁夏西吉县复制,探寻西吉砖雕非遗创新融合发展的新道路。”屠金歌说。3年多来,她们已推出各类原创文创产品近60种,与近30位非遗传承人签订代运营协议,服务了全国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上百位非遗匠人,帮助当地形成产业,也拉动了就业,助农增收。
最近,她们利用高新技术搭建起一个中国非遗数字化服务平台——静象SAAS(Software-as-a-Service)。这个平台将整合非遗产品上中下游产业链条,一方面链接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匠人;另一方面牵手电商、自媒体、带货主播等销售渠道以及关键客户,打通非遗生产到市场对各个环节,带动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
屠金歌和小伙伴们坚信,“让非遗被更多人看见,融入人们的生活,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保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