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4月3日讯(记者 魏金金)随着2025年清明节假期临近,春游踏青、回乡祭扫逐渐进入高峰。假日期间,安全问题不容小觑。文化和旅游部、应急管理部、国务院安委办等五部门纷纷发布“安全锦囊”,针对旅游、交通、防火、极端天气等领域风险发出提示,为公众假期安全保驾护航。
旅游安全:避开“野景点”,高危项目需谨慎
文旅部提醒,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时间,选择有经营资质的旅行社,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密切关注出境游目的地安全形势和注意事项,不前往高风险地区。参加高空、高速、水上、潜水、探险等高风险项目时,根据自身状况量力而行,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活动,不做可能危及自身及他人安全的举动。
针对网红景点安全管理,国务院安委办提醒,清明假期,各地要落实网红打卡点安全警示和管理措施,公众避免前往未开发开放、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游玩。
交通安全:自驾、公共交通双线预警
文旅部提醒,自驾游前检查车况,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驾乘机动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游时,全程系好安全带。乘坐观光游船时,按规定穿着救生衣,不乘坐未配备必要救生设备的观光游船。
防火避灾:文明祭扫,严防山火
国家森防办、应急管理部提醒,清明假期,全国大部气温偏高、大风增多,要自觉遵守当地防火规定,文明绿色祭扫,严防发生森林草原火灾。
文旅部提醒,户外活动注意防火避灾,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等相关规定以及森林防火相关要求。
设施安全:游乐设备、索道须全面排查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提醒,清明假期回乡祭祀、春游踏青活动密集,相关运营单位要加强对飞机、车辆、游船、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设施设备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
公共场所:熟记逃生通道,强化应急意识
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提醒,清明假期,进入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商场市场等公共场所时,注意查看安全出口、逃生通道及消防设施位置,熟悉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
文旅部提醒,游览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等场所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突发紧急情况下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引导和指挥。
极端天气:动态关注预警,灵活调整行程
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提醒,清明假期,出行出游请密切关注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合理安排行程,及时采取避险措施。
文旅部提醒,春季天气多变,早晚温差较大,出游前提前关注途经地、目的地天气预报,选择合适出行方式,及时增减衣物,预备必需物品和常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