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韶村遗址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城北6公里的韶山南麓,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仰韶村遗址于1920年秋被发现,并于1921年进行了首次发掘。
通过发掘,证实了中国在阶级社会前就存在着较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村遗址所代表的仰韶文化,成为我国第一个被正式命名的史前文化。
建设中的公园游人如织
仰韶村遗址1921年的首次发掘,开启了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新纪元,确立了仰韶村遗址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地的崇高地位。后又经1951年、1980年至1981年两次发掘,基本明确了仰韶村遗址包含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庙底沟二期类型、龙山文化三里桥类型4种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化层堆积。1961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牛年春节期间,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游人如织,车水马龙。游客慕名而来,感受仰韶文化的独特魅力。仍处于建设中的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尽情展现着黄河中游地区最具代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无处不在的仰韶文化元素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仰韶村遗址所在地的河南渑池县借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模式,探索大遗址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有效途径。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于2017年底由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计划于2021年6月建成并对外开放。公园规划总面积约2800亩,规划分区有博物馆服务区、遗址保护展示区、考古预留区、文化旅游服务区、生态观光区、窑洞展陈点等。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仰韶村遗址已初具规模。
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自规划设计之初,便将仰韶文化元素的综合应用确定为首要的展示目标。公园内的仰韶文化元素,可以说无处不在:利用写实、抽象、蒙太奇等多种展示手法,从灯杆、座椅、垃圾箱,到彩陶罐、彩陶盆、小口尖底瓶,制陶、酿酒场景,考古典籍、工具等景观小品,再到利用地势形成的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等,都极大地提高了公园的文化标识度。
同步开展第四期考古发掘
在考古遗址公园内,科学开展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无疑是让大遗址“活”起来的点睛之笔。
2020年8月,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距离1921年的首次发掘,仰韶村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已跨越了百年。在“考古热”的带动下,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的发掘区成为游客最为关注的“流量”区域,无需引导,人们都聚焦于此。与此同步,公园也配套提供了高水平的博物馆展陈。仰韶文化博物馆早在2011年11月就对外开放,是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陈列展览面积2386平方米。为配合仰韶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仰韶文化博物馆也正在重新提升基本陈列。一个关注游览、答疑解惑、注重体验的仰韶文化专题展览将面向游客揭开面纱。
(作者工作单位:三门峡市博物馆 河南省渑池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