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这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文化引领作用,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供了遵循和指南。安徽省六安市等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生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一系列重大革命斗争与历经的风雨磨砺,昭示出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见证了无数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牺牲,是激励人们奋进新征程的宝贵精神财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传承党的优良革命传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生力军。把握铸魂育人、立德树人这条主线,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筑牢信仰之基、勇担时代使命、锤炼过硬本领,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奋斗,就必须传承好红色基因,而其关键在于有效“践行”。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鄂豫皖苏区28年红旗不倒,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在那些烽火岁月,仅六安市就有30多万人为国捐躯,从这里走出了108位开国将军,充分彰显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这一精神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永远跟党走”。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永远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也是如此。以大别山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精神是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应当继续大力传承与弘扬。
广大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期,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未来整个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有效抓好抓实青少年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培养他们的高尚品格。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革命历史、红色文化就是青少年成长成才最好的营养剂。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当初先烈们为什么出发;成就再辉煌,也不能忘记先辈们曾经的奋斗和牺牲。对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就能够“胸怀理想、志存高远”,做到“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为了理想坚持不懈地奋斗,才能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这就要求我们善于用好红色资源,千方百计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传承红色基因,使之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少年强,则国强。培养、关心、关爱年轻一代健康成长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历史和现实表明,青少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会得到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教育引导和塑造青少年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爱党、爱国真正入脑入心入行,坚定“四个自信”,需要积极探索、付诸实践。“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这就需要我们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注意挖掘红色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法、丰富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因势利导、讲好感人故事。六安市在践行传承红色基因中,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做到红色文化润校园,在校园内建立红色文化展览馆、红色教育游览步道、国防教育体验馆,开辟“道德大讲堂”“志勤大讲堂”“国防大讲堂”专栏,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师生们作六安红色文化专题报告,真正做到把红色文化世世代代传下去。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灌输,更应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培根铸魂守初心。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吃水不忘挖井人”,把红色文化世世代代传下去。六安市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引导全市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努力打造红色基因传承高地。
守正创新强自信。创新教育模式,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首先,必须创新宣传方式、丰富传播手段,拓展红色资源的运用领域,根据不同对象采取不同形式,增强表达效果。其次,从更深层面来看,触动心灵、春风化雨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六安市充分运用高校“两微一端”传播渠道,定时推送皖西革命英烈故事、六安红色源头初探等内容;鼓励学生创作红色题材作品,皖西学院学生创作上传一批具有红色文化底蕴的音视频作品,在当地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产生了较大反响。
知行合一谱华章。激励广大青少年自觉担负新时代重任,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力量。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当今中国正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前进征程上,依旧有无数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要跨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教育和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坚信,将传承红色基因切实有效地落实于行动,革命精神一定会在传承中不断升华,广大青少年也一定能以家国情怀和奋斗之我在新时代不断谱写新的华章,绽放出耀眼的青春光芒。
(作者张彪、贺海峰,均系安徽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基地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