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再创文化兴盛辉煌,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孜孜探求、不懈奋斗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清晰表达了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雄心,就“十四五”时期“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了系统阐述,提出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由强调“建设文化强国”,到明确提出“建成文化强国”,一字之别,文化自信的充沛底气、再创辉煌的从容自觉,盈注其间。我们要深刻理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共识,扎实作为,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以当下的拼搏努力,为如期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中华文化崭新气象奠定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主题
强调经济社会发展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建议》的鲜明特征。之所以要将高质量发展置于“主题”的高度,在于它是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提出的客观要求,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变局开新局的必由之路。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文化为其提供积极的思想理念引领、过硬的人才素质支撑,提供新的资源要素、新的动力源;离不开融合度高、带动性强、绿色低碳的文化产业为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体系提供强大助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也要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更好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
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国家有关重大发展战略诸如区域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实施推进中,也要更加关注文化维度、激活文化元素、做足文化文章、用好文化力量,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协同并进。
紧紧扣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个根本目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切方面的集中指向。《建议》全篇贯穿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明确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概括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步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越来越成为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衡量人民幸福感的重要尺度。这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空间。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文化发展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有效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着力提升人民文化福祉;要求文化领域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优质精神食粮、文化产品供给,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要求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为人民昭示更加美好前景,展现更加光明未来,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更好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激发人民为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奋斗开拓的磅礴力量。
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建议》不仅提出“十四五”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目标任务,也明确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要求。
在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进程中,要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强化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完善制度保障,将其融汇贯通于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全过程,以之为文化的发展凝魂定向,为全民族的团结奋进凝聚共识。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文化产业,都要坚持这一价值引领,坚持文以载道、弘道兴文,繁荣有理想的文化事业、壮大有灵魂的文化产业。
自觉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就要通过各类文化载体,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涵养价值共识,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广大文化工作者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优秀作品。各类文化企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坚持正确导向,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道德责任,创作生产更多健康向上、品质优良的文化产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有效激活改革创新这个根本动力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胜。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铸成于改革创新的生动进程之中。《建议》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提出到2035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通篇体现着改革创新的脉动。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建议》提出了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战略要求、关键举措和重大项目,圆满实现这些目标任务,无一不需要改革创新的气魄和智慧。
在文化领域推进改革创新,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的统一,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无论改什么、怎么改,导向不能改,阵地不能丢”。坚持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坚持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有效破除制约文化领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广泛调动各类文化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推动全社会文化创造活力充分涌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与此同时,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在《建议》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居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各项原则之首,这同样也是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亲自主持召开的所有涉及文化领域的重要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无一例外地特别强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文化领域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求我们认真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彻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领域,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当下的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文化之强盛,铸强国之志,圆强国之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我们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夙愿的根本要求。“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奔腾向前的时代潮流,呼唤着曾经在思想文化领域长期饮誉风流的中华民族,更高地扬起创新创造、发展进步的文化风帆。(作者:沈壮海,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