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 烹制高质量“文化大餐”

2020年11月30日 09:43    来源:新华社    余俊杰 陈爱平

  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发布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意见,促进产业提质升级,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和国家文化软实力。

  业界分析,受益于数字赋能,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装上“加速器”,文化产业“蛋糕”正越做越大。在此过程中,既应关注科技,更应把握导向和内涵。

  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

  这份《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分析,意见一方面强调坚持正确导向,提升作品思想文化内涵,充分发掘文化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另一方面强调重视科技发展对文化产业的赋能效应,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与革新,创作者应积极运用新技术,借力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内容、模式、业态和场景创新。

  意见规划的目标是,到2025年,培育20家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5个引领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引领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据了解,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出台措施,促进文化和旅游、金融、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上海印发的《上海在线新文旅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培育具有智能交互特征的文旅新业态、新模式。

  释放消费潜力市场价值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文化产品具有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符合年轻人消费习惯,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和网民付费习惯的养成,数字文化产品的消费潜力和市场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29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

  中国旅游研究院报告显示,有过半受访者认为“文化消费能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比衣食住行更重要”。如何为老百姓“烹制”更高质量的“文化大餐”?

  业界认为,以数字科技“活化”文化资源,一方面应积极运用超高清视频、5G、VR/AR、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开发和保护,一方面更应丰富文化创新产品的内涵,推动文化和科技创新协同前进。

  在水墨动画片《秋实》制作中,创作人员引入了超高清8K分辨率、高帧率技术,在保证画面细节与色彩的精度与明度,让动画片角色在高动态镜头中仍然保持着自然、逼真形态的同时,也让观众能感受到中国水墨画虚实结合的意境和魅力。

  孙立军认为,既要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基因,又要赋予其全新的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内核的挖掘,恰恰是我们从文化产业‘高原’进一步爬上‘高峰’,提升文艺作品国民认同度和海外认知度的关键所在。”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数字赋能 烹制高质量“文化大餐”

2020-11-30 09:43 来源:新华社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