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

2020年11月23日 07:17    来源:南方日报    蔡华锋;郑洁琳 ;甘韵矶

  11月22日,在2020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简称“文交会”)开幕之际,由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2020广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20佳”“2020广州最具价值文化园区”榜单正式出炉。

  本次评选纯属公益性质,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主要考察企业的企业规模、社会效益、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投入产出、创新能力、合规性,以及园区规模、成熟度、创新、合规性、投入产出等,经过前期研究、行业推荐、确定候选名单、规范性审查、组织专家评审、媒体公示等程序,优中选优确定最终名单。

  主办方表示,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效显著,系列榜单的推出,有利于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企业集团,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良好氛围,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

  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增速迅猛

  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伴随着5G、人工智能、AR/VR等新技术的利用,在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新基建”加快实施等多重因素利好推动下,广州文化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互联网文化、数字出版、社交媒体、工业设计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和新增长点。

  数据显示,2014至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13%左右,远高于同时期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年均增速。2018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369.69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6.52%,预计2019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600亿元,占GDP比重为6.7%。税收贡献方面,2015—2019年广州市的文化企业税收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均在6%以上,2018年,文化企业税收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了7.73%。就业方面,2018年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吸纳从业人员67.31万人,占全市总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7.58%。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助推广州文化新业态强劲增长。2015年至2018年,文化产业新业态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增速达到38.6%。

  广州通过打造文化企业品牌、大力推动文旅融合、着力发展游戏电竞产业、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提升文化产业园区数量和质量、激发文旅消费等一系列举措来激发老城新活力,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推动广州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主办方表示,接下来,南方日报社、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创意行业协会将组建工作组,对系列榜单中的广州文化企业、文化园区进行持续深入调研,充分发挥榜单企业、园区的模范示范引领效应,擦亮文化企业、文化园区亮点,打响广州文化产业品牌,助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新格局下谋求产业繁荣新机遇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以文化企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面临着最大的打击。据初步估算,春节假期广州全市旅游业总收入仅为11.96亿元,同比下跌90.20%;2020年1—3月份全市电影票房减少收入约6.5亿元;文化娱乐行业一季度减少外地来穗人士带来的营业收入约为34亿元。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表示,目前,广州文化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疫情虽然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倒逼企业通过积极创新谋出路,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展现了文化产业“创新+”的良好发展态势。

  尹涛表示,微信成为防控疫情最重要的线上“战场”之一,短视频平台成为疫情第一发布渠道,网络视频、数字音乐等数字文化快速增长。“疫情让众多文化企业更加意识到了要重视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与应用,更加迫切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增强产品竞争力,顺利度过寒冬。可以预见,运用这些前沿技术的文化产业相关领域也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

  尹涛进一步指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数字内容、视频直播等成为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强劲。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广州文化上市公司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明充表示,数字内容、动漫游戏、视频直播、数字出版、社交媒体等领域企业登上新榜,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

  亮点1

  品牌影响力大、就业带动力强

  截至2020年10月,广州市的国内外上市文化企业达到45家,2019年有8家广州文化企业入选2019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榜。酷旅(要出发)2016—2019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与此同时,文化产业门类众多、覆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关联效应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正成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力量。在广州诞生的微信2019年带动就业机会2963万个,其中直接带动就业机会达2601万个,同比增长16%,2014年以来年均增长22%。文化产业还带动间接就业。以文化旅游产业为例,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诸如交通、建筑、餐饮、住宿、零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繁荣,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网络直播、数字音乐产业更是如此,广州虎牙吸引月活跃主播数达到了66万,间接带动就业高达几百万人。

  亮点2

  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创新

  西关永庆坊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市首个非遗街区建成开放,成为历史文化传承和当代都市生活融合的城市更新示范项目,10家大师工作室进驻永庆坊非遗街区,大力推进“非遗+旅游”融合发展。长隆旅游度假区、融创文旅城、正佳广场等地标性城市文商旅综合体加快建设,助力广州打造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粤文化”文化旅游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旅游合作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加快城市文旅融合创新。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种文旅业态快速发展。广州还涌现了广之旅、长隆集团、酷旅(要出发)等文旅龙头企业和文旅独角兽企业。

  亮点3

  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近年来,广州市通过“三旧改造”为文化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文化产业园区实现数量和质量 “双提升”,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有文化产业园区(基地)约400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21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20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有33个。羊城创意产业园2017年产值超120亿元,2019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已成为旧厂房改造成功的经典范例。广州TIT纺织服装创意园的入园企业和相关机构达100家,园中入驻企业年产值从改造前的1130万元激增到2019年的150亿元,增幅达1300多倍。

  亮点4

  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成绩显著

  据初步统计,到2019年底,全市高新技术文化企业达到3000家左右。2019年文化企业全年累计专利申请数6274件,平均每家科技型文化企业专利申请数为18.7件;全年累计发明申请数2565件,平均每家科技型文化企业发明申请数为7.6件。依托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市成功创建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19年10月,在科技部、中宣部召开的第二届“文化科技融合热点和趋势”论坛上,广州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位列“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十强榜单”第三位。

  亮点5

  打造文旅品牌北京路完成改造提升

  2017年底,北京路文化核心区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名单。2020年9月,广州北京路步行街完成改造提升。此次改造提升致力突出岭南特色,打造集商业购物、文化体验、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传统与现代交融,国潮品牌与国际时尚交相辉映的高品质全国示范步行街。2020年“双节”期间,北京路步行街总人流量超400万人次,客流同比增长约15%;营业额超6亿元,同比增长160%,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园区通过搭建广府庙会、广府文化旅游嘉年华等重大文化展示和交流平台,发挥越秀“广府文化源地”引领作用,2019广府庙会吸引海内外游客逾500万人次,文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亮点6

  游戏电竞产业发展迅速

  2019年,广州游戏产业营业收入为801.41亿元,增长31.0%。广州市游戏企业2768家,游戏上市公司达到14家,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游戏企业,如网易、多益网络、三七互娱、星辉游戏、爱九游、百田、华立科技等国内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广州市电竞产业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广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广州市促进电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提出力争在2021年建成“全国电竞产业中心”。2020年广州趣丸网络公司组建“广州TTG”战队,成功晋级王者荣耀2020春季赛四强、王者荣耀世界冠军杯八强。广州大湾区数字娱乐产业园、云湖竞城等重点园区推进建设,加快了电竞产业集聚发展。

  亮点7

  数字内容产业蓬勃发展

  2018年,广州正式出台《广州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随着政策推动和5G技术的普及,广州市数字内容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广州动漫业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总产值超百亿,约占全国产值1/5。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漫画市场30%以上的份额,拥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猪猪侠》等知名动漫品牌,涌现奥飞动漫、漫友文化等一批国家重点动漫企业。中国(广州)国际漫画节已成功举办十三届。网络直播行业发展迅猛,涌现了虎牙、网易CC直播等骨干企业,2019年虎牙直播营业收入达到83.75亿元,同比增长79.6%,成为国内游戏直播的龙头企业。数字音乐总产值约占全国1/4,涌现出酷狗音乐、荔枝FM等一批数字音乐龙头企业,酷狗音乐近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50%。

  亮点8

  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近年来,广州加快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通过开展“广州欢迎你”“百家媒体进广州”“百趟列车进广州”“广州文化旅游品牌国际传播季”等系列活动,推出了一批文化旅游体验点、一批广州旅游网红打卡点、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通过举办雕塑艺术乡村巡展,组织艺术院团进社区、进景区,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开展“文化有约·精品巡演”和“文化进万家”活动,激发了市民文化旅游消费意愿。2018年广州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达到5040元,居全国各大城市第一位。

  抓住全新机遇 讲好广州故事

  在“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后,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尹涛解读榜单新变化。他指出,广州的文化消费水平在全国位居前列、各种跨界新业态不断涌现,都离不开广州近年来积极推进的文化改革创新与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要抓住新的机遇,不断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

  问:今年系列评选与往年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由50强精简至30强,还增加了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新的榜单,这样的变化有哪些深层次的涵义?

  尹涛:今年系列评选体现“优中选优”的原则,新增最具成长性文化企业、最具价值文化园区两个榜单,申报企业行业范围更广、业态更新。这样的变化有着深层次的涵义:一是发挥文化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此次评选“优中选优”,入选的文化产业领军企业、代表性园区,进一步凸显了其对于行业发展的引领和集聚作用,这将进一步激发广州市文化企业的发展活力,从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二是重点关注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广州市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不断加快。从这次参评和入选的企业来看,通过数字化推动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比重比去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体现出广州市文化产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我们也相信,广州市文化产业将开启数字化转型新的篇章,铸就新的辉煌。

  问:新冠疫情危中有机,广州文化产业应当如何在疫情背景下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不断变革创新,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

  尹涛:一是加快培育文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应用,促进新技术与内容生产相互渗透融合。培育壮大数字文娱、数字动漫、在线旅游、智慧传媒、数字文博等新业态,支持一批高成长创新型中小文旅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文化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支持智能技术和创新服务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文化艺术等行业中的应用,实现服务模式和业态创新。二是支持新兴文化消费带动行业复苏。大力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工作,鼓励文旅企业推动文旅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创新,探索文旅消费产品多渠道发布、多网络分发、多终端呈现,鼓励开发新型文旅消费金融服务模式,支持文旅消费新业态发展。大力推行线上线下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契机,培育文化和旅游领域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智能消费等消费新模式。支持举办各类文化和旅游节庆活动,支持推出文旅消费券、惠民卡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问:广州将文化产业发展列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和构建岭南文化中心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广州文化企业应当如何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讲好广州故事?

  尹涛:一是加强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城市综合实力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广州要继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展示岭南文化独特魅力,增强广州文化软实力。二是打响四大品牌。广州要深入推进岭南文化中心区(荔湾片区)、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示范区(越秀片区)等重点片区的建设,办好迎春花市、广府庙会等大型特色活动,继续培育和引进一批文化品牌活动,打造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不断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打响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四大品牌,以更大力度建设文化强市,彰显广州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问: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广州文化产业如何重新定位?

  尹涛:根据工银国际的保守情景预测,2019—2035年,中国经济的内驱潜力有望实现倍增。此时双循环的“发动机”便是以消费为主的内需升级这一启动器。随着文化与科技、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未来文化产业将不断催生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培育新的增长点、增长极。以此为契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缓解消费意愿的不足。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推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激发数字文化消费,有助于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进而助力构建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帮助广州品牌加速新型消费需求的成长,将年轻时代的个性化需求转化为丰富的细分市场。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2020广州文化企业30强”系列榜单出炉

2020-11-23 07:17 来源:南方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