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浓浓家国情怀撑起电影的“黄金周”票房口碑双赢

2020年10月09日 07:25    来源:文汇报    王彦

  国庆叠加中秋,重启的电影市场交出了成绩单:最高上座率控制在75%的前提下,8天时间达成近40亿元票房。虽未打破2019年同期纪录,但这个数字已超出2018年国庆档约15亿元。

  放眼更广的视域,一切变得格外沉甸甸。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今年的国庆档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停业176天后的强势复苏。而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已在国庆档后将年度总票房提升到了125亿元,距离北美19.2亿美元(约人民币130.3亿元)仅一步之遥。美国《综艺》杂志还刊文称,中国电影市场已反弹至疫情暴发前的高度,“证明了有竞争力的本土新片可以吸引观众走入影院,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信心与市场兼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恰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在银幕内外感染着观众,撑起了电影的‘黄金周’”。

  多样的类型片,为最美中国铺开银幕画卷

  家乡,无疑是国庆档最重要的票房催化剂。一个“乡”字凝结了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因此,当大银幕上展开浓郁又深情的山河乡野画卷,观众愿意为哺育了我们、又让我们牵挂和奋斗的家乡“买单”。

  《我和我的家乡》用五个短片畅叙每一个小我与故土的乡情眷恋。宁浩执导的篇章落在北京、河北,陈思诚的讲述围绕贵州展开,邓超和俞白眉走进陕北,徐峥聚焦浙江,闫飞和彭大魔从东北土地汲取灵感——发生在中国天南地北的山乡巨变,伴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直抵人心。8天时间,影片以18.8亿元票房领跑档期,并有望形成长尾效应。

  《一点就到家》的取景框里,也是大银幕上久违了的乡村乡情。延续《中国合伙人》的创业精神,新故事把镜头对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千年古寨既是他们抓牢“风口”的希望田野,亦是饱蘸了故土乡情的奋斗之路。糅杂进的二次元风格柔化了电商扶贫的主题词,逆势上扬破亿元,是观众为新主流电影投出的信任票。

  率先一步上映的《夺冠》虽没有直接讲述家乡事,但破题的依然是“最美中国”,是一个跨越30多年的中国故事。通过中国女排的经历,影片折射了中国人民是如何从百废待兴的当年走到了今天,一路风雨,我们为了“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为了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又曾遭遇怎样的挑战、付出过怎样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档期内还有一部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复映,影片获得了1700多万元票房。   

  此外,动作片《急先锋》讲述国际安保团队为守护世界华人安全展开跨国营救的故事;《姜子牙》用对接世界的动画制作技术讲了一则姜太公的故事新编。多样的类型片从不同截面切入,既满足了观众不同需求;从某种角度看,亦是观众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跟随影像感受家国魅力、为今日中国喝彩。

  平凡人的视角,勾连起情感最大公约数

  《我和我的家乡》激荡起无数人共鸣后,总策划张一白将这部献礼片的创作秘辛和盘托出。“这些年,中国电影始终在探索类型片与主流价值表达的结合。”他说,相比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为庄重深沉的叙事风格,《我和我的家乡》能用喜剧来完成“全面小康”的重大主题,“根本在于每位创作者都带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对火热时代的体悟,完成了作品。”

  俞白眉是西安人,拍摄“回乡之路”前,他始终以为自己对家乡足够了解,可当他在勘景时看到榆林一带的治沙成果时,被深深震撼了。亲眼目睹记忆中的黄土高坡变成广袤绿洲、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导演调用的内心感悟其实与普通的陕西娃并无二致。而在贵州的短片里,陈思诚坚持要把四通八达的公路道桥航拍画面放进有限的篇幅,初衷也是整个班底的“感同身受”。贵州民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景象,曾是中国西南腹地、山区的普遍状态。

  事实上,无论是《我和我的家乡》抑或《一点就到家》,两部聚焦当下的电影,都采取了平凡人视角。影片里的农村医保、乡村物流、电商扶贫、科技扶贫、乡村教师、治沙造林、第一书记等,无不包含了具体的民生话题,也都是用普通人的笑与泪,不动声色地反映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更为不谋而合的是,两部影片都摘选了现实中的你我他。为《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之间过渡的,是采自全国各地的平凡人讲述,也有来自抖音平台“拍家乡上电影”的征集活动。《一点就到家》里,则“借来”了真实的快递员,为乡村振兴、返乡创业打call。这种虚实结合、流媒体与传统电影艺术形式结合的尝试,勾连起了观众与创作者、电影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最大公约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浓浓家国情怀撑起电影的“黄金周”票房口碑双赢

2020-10-09 07:25 来源:文汇报

  国庆叠加中秋,重启的电影市场交出了成绩单:最高上座率控制在75%的前提下,8天时间达成近40亿元票房。虽未打破2019年同期纪录,但这个数字已超出2018年国庆档约15亿元。

  放眼更广的视域,一切变得格外沉甸甸。在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今年的国庆档是中国电影市场在停业176天后的强势复苏。而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市场已在国庆档后将年度总票房提升到了125亿元,距离北美19.2亿美元(约人民币130.3亿元)仅一步之遥。美国《综艺》杂志还刊文称,中国电影市场已反弹至疫情暴发前的高度,“证明了有竞争力的本土新片可以吸引观众走入影院,中国今年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

  信心与市场兼得。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密相连,“恰是浓浓的家国情怀,在银幕内外感染着观众,撑起了电影的‘黄金周’”。

  多样的类型片,为最美中国铺开银幕画卷

  家乡,无疑是国庆档最重要的票房催化剂。一个“乡”字凝结了中国人的情感认同,因此,当大银幕上展开浓郁又深情的山河乡野画卷,观众愿意为哺育了我们、又让我们牵挂和奋斗的家乡“买单”。

  《我和我的家乡》用五个短片畅叙每一个小我与故土的乡情眷恋。宁浩执导的篇章落在北京、河北,陈思诚的讲述围绕贵州展开,邓超和俞白眉走进陕北,徐峥聚焦浙江,闫飞和彭大魔从东北土地汲取灵感——发生在中国天南地北的山乡巨变,伴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直抵人心。8天时间,影片以18.8亿元票房领跑档期,并有望形成长尾效应。

  《一点就到家》的取景框里,也是大银幕上久违了的乡村乡情。延续《中国合伙人》的创业精神,新故事把镜头对准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千年古寨既是他们抓牢“风口”的希望田野,亦是饱蘸了故土乡情的奋斗之路。糅杂进的二次元风格柔化了电商扶贫的主题词,逆势上扬破亿元,是观众为新主流电影投出的信任票。

  率先一步上映的《夺冠》虽没有直接讲述家乡事,但破题的依然是“最美中国”,是一个跨越30多年的中国故事。通过中国女排的经历,影片折射了中国人民是如何从百废待兴的当年走到了今天,一路风雨,我们为了“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为了走到世界舞台中心,又曾遭遇怎样的挑战、付出过怎样的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档期内还有一部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复映,影片获得了1700多万元票房。   

  此外,动作片《急先锋》讲述国际安保团队为守护世界华人安全展开跨国营救的故事;《姜子牙》用对接世界的动画制作技术讲了一则姜太公的故事新编。多样的类型片从不同截面切入,既满足了观众不同需求;从某种角度看,亦是观众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跟随影像感受家国魅力、为今日中国喝彩。

  平凡人的视角,勾连起情感最大公约数

  《我和我的家乡》激荡起无数人共鸣后,总策划张一白将这部献礼片的创作秘辛和盘托出。“这些年,中国电影始终在探索类型片与主流价值表达的结合。”他说,相比以往的主旋律电影多为庄重深沉的叙事风格,《我和我的家乡》能用喜剧来完成“全面小康”的重大主题,“根本在于每位创作者都带着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对火热时代的体悟,完成了作品。”

  俞白眉是西安人,拍摄“回乡之路”前,他始终以为自己对家乡足够了解,可当他在勘景时看到榆林一带的治沙成果时,被深深震撼了。亲眼目睹记忆中的黄土高坡变成广袤绿洲、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导演调用的内心感悟其实与普通的陕西娃并无二致。而在贵州的短片里,陈思诚坚持要把四通八达的公路道桥航拍画面放进有限的篇幅,初衷也是整个班底的“感同身受”。贵州民谚“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景象,曾是中国西南腹地、山区的普遍状态。

  事实上,无论是《我和我的家乡》抑或《一点就到家》,两部聚焦当下的电影,都采取了平凡人视角。影片里的农村医保、乡村物流、电商扶贫、科技扶贫、乡村教师、治沙造林、第一书记等,无不包含了具体的民生话题,也都是用普通人的笑与泪,不动声色地反映出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变化。

  更为不谋而合的是,两部影片都摘选了现实中的你我他。为《我和我的家乡》五个故事之间过渡的,是采自全国各地的平凡人讲述,也有来自抖音平台“拍家乡上电影”的征集活动。《一点就到家》里,则“借来”了真实的快递员,为乡村振兴、返乡创业打call。这种虚实结合、流媒体与传统电影艺术形式结合的尝试,勾连起了观众与创作者、电影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最大公约数。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