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城市书房为何这样火

2020年09月29日 10:31    来源:浙江日报    陆遥 应忠彭 邵晨婵

  原标题:全国十地建立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

  城市书房为何这样火

  9月27日,温州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十地在温州共同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

  全开放、纯公益、不打烊的场馆型自助图书馆,2014年在温州诞生以后,就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市遍地开花。记者采访发现,温州城市书房红火的背后,是当地破解群众文化供需难题、激发民间活力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城市街角

  化解“阅读烦恼”

  借书、还书,只能局限在一两个图书馆,这是以往温州市民碰到的“阅读烦恼”。

  温州市鹿城区县前头老街旁,有当地最早的一家城市书房,门口设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电子设备。

  “疫情发生之前,这里都是24小时不打烊。”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说,自助式、转角就能遇到的城市书房,让市民有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阅读无处不在。温州先后探索出“城市书房+书店”“城市书房+文化礼堂”“城市书房+酒店”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书房88家、百姓书屋63家、文化驿站210家。

  这些细小的改变,拉近了市民与阅读的距离。如今,步行不出15分钟,市民基本上都能找到身边的文化“加油站”。

  配套政策

  激发参与热情

  “房租可以不要,书房不能不建。”这是位于瓯海区南塘一组团小区大多数业主的心声。2015年,听说温州市政府正在建设城市书房,业委会立马开会讨论,拿出原本年租金几十万元的店铺,用来建城市书房。如今,馆藏1.4万余册图书的南塘街城市书房已成为附近最具人气的文化空间。

  选择经济效益还是文化空间?温州人的答案惊人一致。在温州梦多多小镇,商场运营方森马集团将一楼最旺的商铺拿出来,按照儿童乐园的风格装修成城市书房,各类卡通玩偶和贴花设计让书房童趣十足。

  温州出台规范性文件,从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提供、扶持补助等四个方面,确立城市书房公开征集选址、公众评价服务、星级评定、准入退出等基本制度。这些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推动城市书房大范围铺开建设,全市88家城市书房,由社会力量免费提供场地、免费装修设计、参与日常管理的就有79家。

  温州城市书房还充分利用爱心志愿者、社区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整理、秩序维护和管理。

  互学互鉴

  引领文化风尚

  目前,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出现在全国众多城市的街区、商场、公园。截至目前,山东威海、江苏扬州等全国130多个城市,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书房。

  各地城市书房如何抱团发展、凝聚力量?9月27日,包括温州在内的十地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全国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更具创意的未来社区品质生活,创造更加舒适、温馨、时尚的公共阅读空间,提供更加精准、多元、高效、便捷的阅读服务。

  “我们呼吁全国城市之间广泛开展城市书房城际交流合作,在环境空间设计、特色服务拓展、文化内涵注入、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互学互鉴,比学争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城市书房为何这样火

2020-09-29 10:31 来源:浙江日报

  原标题:全国十地建立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

  城市书房为何这样火

  9月27日,温州市、上海市浦东新区等十地在温州共同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

  全开放、纯公益、不打烊的场馆型自助图书馆,2014年在温州诞生以后,就呈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市遍地开花。记者采访发现,温州城市书房红火的背后,是当地破解群众文化供需难题、激发民间活力的创新探索与实践。

  城市街角

  化解“阅读烦恼”

  借书、还书,只能局限在一两个图书馆,这是以往温州市民碰到的“阅读烦恼”。

  温州市鹿城区县前头老街旁,有当地最早的一家城市书房,门口设置了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机、数字资源查询机等电子设备。

  “疫情发生之前,这里都是24小时不打烊。”温州市图书馆馆长张启林说,自助式、转角就能遇到的城市书房,让市民有了一个心灵的栖息地。

  阅读无处不在。温州先后探索出“城市书房+书店”“城市书房+文化礼堂”“城市书房+酒店”模式,目前全市共建成城市书房88家、百姓书屋63家、文化驿站210家。

  这些细小的改变,拉近了市民与阅读的距离。如今,步行不出15分钟,市民基本上都能找到身边的文化“加油站”。

  配套政策

  激发参与热情

  “房租可以不要,书房不能不建。”这是位于瓯海区南塘一组团小区大多数业主的心声。2015年,听说温州市政府正在建设城市书房,业委会立马开会讨论,拿出原本年租金几十万元的店铺,用来建城市书房。如今,馆藏1.4万余册图书的南塘街城市书房已成为附近最具人气的文化空间。

  选择经济效益还是文化空间?温州人的答案惊人一致。在温州梦多多小镇,商场运营方森马集团将一楼最旺的商铺拿出来,按照儿童乐园的风格装修成城市书房,各类卡通玩偶和贴花设计让书房童趣十足。

  温州出台规范性文件,从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提供、扶持补助等四个方面,确立城市书房公开征集选址、公众评价服务、星级评定、准入退出等基本制度。这些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推动城市书房大范围铺开建设,全市88家城市书房,由社会力量免费提供场地、免费装修设计、参与日常管理的就有79家。

  温州城市书房还充分利用爱心志愿者、社区义工等社会力量,参与图书整理、秩序维护和管理。

  互学互鉴

  引领文化风尚

  目前,各具特色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出现在全国众多城市的街区、商场、公园。截至目前,山东威海、江苏扬州等全国130多个城市,建立了1700多家城市书房。

  各地城市书房如何抱团发展、凝聚力量?9月27日,包括温州在内的十地发起建立“全国城市书房合作共享机制”,共同搭建全国城市书房共建共享平台,探索全国城市书房可持续发展机制,打造更具创意的未来社区品质生活,创造更加舒适、温馨、时尚的公共阅读空间,提供更加精准、多元、高效、便捷的阅读服务。

  “我们呼吁全国城市之间广泛开展城市书房城际交流合作,在环境空间设计、特色服务拓展、文化内涵注入、管理模式创新、社会效益提升等方面,互学互鉴,比学争先。”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朱云华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