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临近,旅游市场日渐升温。然而,在游客对出行满怀期待的同时,旅游市场的一些不良现象也引发舆论关注。其中,“山寨景点”就是引人注目的一项。
爆红网络的青海茶卡盐湖“天空之镜”景观,目前已经被国内众多景点复制,分布于浙江、湖南、重庆等地。其中有的“山寨天空之镜”仅在水上、地面铺设玻璃,实景和宣传照片判若云泥。因为看不到美景,那些“入坑”的游客,其失望心情可想而知。
“山寨景点”绝非只有“天空之镜”。最近几年,贵州某县的“山寨紫禁城”、河北某地的“山寨狮身人面像”、江苏某市的“山寨园林”等,都惹出不小的舆论风波。至于散布各地的其他“山寨景点”,更是不胜枚举。
“山寨景点”不断冒出,背后的驱动力就是急功近利。自然旅游资源“靠天吃饭”,人文旅游资源需要知识智力投入和历史积累,对于一些既无天赋资源,又不愿意挖掘创意、投入智力的地方来说,依靠一个知名旅游景点,依葫芦画瓢地粗制滥造同类景观,然后坐收别人的品牌红利,似乎不失为一条“终南捷径”。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却骨感。哪怕只拿“钱途”来衡量,这条臆想中的“终南捷径”,也更可能是一个陷阱。1989年年底,深圳锦绣中华一炮打响,开启了主题公园的投资热潮。据报道,30多年来,主题公园几经浮沉,目前亏损面高达70%,只有10%左右实现盈利。近10年来涌现的本土主题公园中,80%左右已经破产倒闭。主题公园“钱途”不畅,既套牢了巨额资金,也造成巨大的社会财富浪费。在这个风险如此之高的投资领域,粗制滥造的“山寨景点”要想活下去、发展好,绝非易事。
不但“钱途”是镜花水月,“山寨景点”还容易带来一系列侵权、违法违纪问题。那个铺上几块玻璃就号称“天空之镜”的景区,就因严重失实的虚假宣传误导游客,侵害了消费者权益;江苏的某“山寨园林”因违规直接被吊销营业执照。此外,一些“钱途”不乐观、合规有瑕疵、项目可行性论证难以通过的“山寨景点”,在决策、投资、建设、运营过程中,在资金筹措、项目规划、土地审批、收益分配等环节都很容易滋生腐败,成为违法乱纪行为的温床。
目前,主题公园领域正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业界的投资热情难以遏制: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主题公园数量超过2500家,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超过300家,我国也是主题公园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有望在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另一方面,主题公园又面临严重的同质化建设、低层次竞争,行业深陷大面积亏损倒闭的困境。与此同时,游客对文化旅游(包括主题公园)的消费需求又在急剧增长。
去年国庆假期,在全国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7.81%的情况下,重点博物馆、大型主题乐园、古街与古镇等文化旅游景区的消费人次同比增长22.9%。可见,文化旅游正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增长点,包括主题公园在内的文化旅游市场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投资者在拍脑袋上马“山寨景点”之前真该三思而行。既要勇于把握消费需求增长的机遇,也要警惕同行大面积亏损倒闭的前车之鉴。此外,面对“山寨景点”违规违纪高发的现状,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扎紧法律制度篱笆,从决策、投资、建设到运营的全过程,都要落实责任、严格监管。只有这样,才能杜绝“山寨景点”的盲目上马、野蛮生长。
(作者:封寿炎,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