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期待游客“报复性消费”,但也要警惕旅游市场上的各种麻痹大意与急功近利,避免盼望已久的“报复性旅游”最终沦为对旅游的“报复”。
“十一”长假在即,游客出游热情高涨。多家在线旅游平台(OTA)的数据显示,今年“十一”假期,一些热点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出现大幅增长甚至翻倍,此前积压的旅游消费需求可能集中释放,旅游市场或出现一轮“报复性”增长。
游客出行的愿望如此强烈,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比较特殊,不仅时间比以往长了一天,还是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首个长假。许多在家“憋坏”了的游客,都想借着这个假期出来好好放松放松。此前各方所期待的所谓“报复性消费”,很可能将会率先体现在旅游市场上。而这对于旅游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若能够抓住“十一”黄金周的机会,不但可以止损,甚至有可能打一个“翻身仗”。
不过,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头脑的清醒。需要看到,如今游客对旅游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变化,经历此次疫情之后,游客比以往更加注重旅行的安全和服务品质。这就提醒旅游行业的从业者,谁能在管理规范、服务升级、体验优化上下功夫,谁才能尝到更多甜头。
根据报道,为了备战“十一”黄金周,不少省市推出了促进旅游发展的利好政策和优惠措施,全国数百家知名景区将实施免费或者降价优惠政策。对于旅游业来说,吸引游客来玩只是实现“复苏”的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要让游客玩得放心,玩得舒心。然而,在今年已经过去的清明、“五一”、端午小长假中,一些景区仍显示出不少公共配套设施与服务的短板。究其原因,与景区及关联产业缺乏规划、急功近利有着重要的关系。
景区的经营管理者要明白,仅靠“名声”“牌子”就能招揽游客、捞金赚钱的想法如今已经过时。如果不重视游客的体验,不倾听游客的需求,一锤子买卖终究会有做完的时候。因此,景区要在抓好常态化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确立“口碑立身、品质说话、游客至上”的观念,在配套设施和服务上下功夫,实现旅游产品的升级,让游客来了还想来。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不能放松。此前的长假旅游市场,每年都会爆出宰客新闻。一些游客担心,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旅游、餐饮等行业,会抱着“孤注一掷”的心态弥补损失,一些短视、功利、野蛮的经营方式,很可能会借着“十一”黄金周的机会重新抬头。对此,监管部门必须有所警惕,做好充足的事先准备应对。
总之,我们期待游客“报复性消费”,但也警惕旅游市场上的各种麻痹大意与急功近利,避免盼望已久的“报复性旅游”最终沦为对旅游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