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长安十二时辰》:动画何须完全“复刻”真人剧

2020年08月31日 19:27    来源:新民晚报    吴旭颖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引争议

  动画何须完全“复刻”真人剧

  近日,《长安十二时辰》将推出动画版的消息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201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剧版《长安十二时辰》凭借着精美的服饰、布景以及雷佳音、易烊千玺等主演的演技和人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此次曝光的动画版预告片,场景、剧情与剧版如出一辙,就连人物面容也全部按照演员的样子刻画。这番完全“复刻”的做法,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电视剧一模一样,我为什么还要看动画?”

  技术发展 催生“写实派”

  随着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开始追求“真实感”,《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便是其中之一——片中的场景和角色模型都设计得相当写实,连人物的睫毛、眉毛都根根分明,表情、动作也力求贴近真人。

  其实,在《长安十二时辰》之前,“写实派”的三维动画已有先例。上个月开播的国漫《凡人修仙传·风起天阑》(简称《凡人》)甚至已经抛弃了传统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转而采用了全程真人动作捕捉的方式制作。原本,动画角色的一颦一笑都是“无中生有”,不可能与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但《凡人》中三维动画模型的动作数据全部来源于真人,这使得角色的种种微表情、小动作都格外真实、细腻、传神。不过,这样的技术革新和呈现效果也引来了大家对真人剧和动画边界的思索:“《凡人》到底还算不算是一部动画?”

  过分写实 掉进“恐怖谷”

  虽然《凡人》的制作过程有了真人演员的加入,但真人捕捉的数据并不是采集以后就直接照搬使用的,而是由动画师进行多轮调整,再映射到制作好的角色模型上。所以归根结底,《凡人》还是一部三维动画。

  以往,三维动画主流的审美风格,要么是帅气美型,要么是夸张搞怪,写实是近年来技术发展才催生的一个崭新流派。《凡人》等作品一直在真人剧与动画之间谨慎地寻找符合大众审美的“写实风”。相比之下,动画版《长安十二时辰》的美术风格有些简单粗暴——光是动画版“张小敬”那张与雷佳音一模一样却又僵硬了几分的脸,就让不少观众看得“毛骨悚然”。“一般来说,动画角色越接近真人,就会越招人喜欢。但如果太过于接近真人,又反而会让人觉得恐怖,这就是‘恐怖谷’理论。”《凡人》的动画总监翁志力解释,“从早期的模型开始,我们就做了很多二次设计,让动画角色的脸型与真人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避开‘恐怖谷’。”

  完全“复刻” 何必看动画

  《凡人》的写实风格赚到不少好评,《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收获的质疑声音却有些大。一条获得近8000点赞的热评道破了玄机:“动画的功能不是重复现实。”《凡人》中最为出彩的武打长镜头是现实中难得一见的,而《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始终在努力还原剧版。一味模仿,如何超越?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三维动画模型穿帮、动作僵硬等问题,但单纯追求画面细腻、动作流畅,“人造人”始终不可能比得过真人。

  其实,相比实拍影片,动画创作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曾有人将动画比作一场瑰丽的梦,梦里天马行空,一切皆有可能。动画角色可以因作者的设计随意改变长相、身材、气质,不为演员本身的外形条件影响,也可以超越人体极限,做出真人演员无法做到的动作;动画镜头没有实体,可以不受空间调度的局限,完成实拍影片无法完成的分镜,一些精彩但拍摄难度很大的长镜头也能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逐帧调整,达到完美的效果……如何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才是作品制胜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古诗里的中元节      2020年08月31日
  • · 探访鼓浪屿:“世界遗产”重拾非遗      2020年08月31日
  • · 广西阳朔旅游市场暑期快速回暖      2020年08月31日
  • · 核心商圈开书店,靠什么赚钱?      2020年08月31日
  • · 实体书店为何“弯弯扁担不断”      2020年08月31日
  • · 国民工具书,折射社会变迁      2020年08月31日
  • · 研学游,更要“研学优”      2020年08月31日
  • · 黄河文化带遗产“珍珠”闪耀      2020年08月31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长安十二时辰》:动画何须完全“复刻”真人剧

    2020-08-31 19:27 来源:新民晚报

      原标题:《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引争议

      动画何须完全“复刻”真人剧

      近日,《长安十二时辰》将推出动画版的消息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2019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剧版《长安十二时辰》凭借着精美的服饰、布景以及雷佳音、易烊千玺等主演的演技和人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此次曝光的动画版预告片,场景、剧情与剧版如出一辙,就连人物面容也全部按照演员的样子刻画。这番完全“复刻”的做法,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质疑:“和电视剧一模一样,我为什么还要看动画?”

      技术发展 催生“写实派”

      随着三维动画制作技术的进步,一些国产动画作品开始追求“真实感”,《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便是其中之一——片中的场景和角色模型都设计得相当写实,连人物的睫毛、眉毛都根根分明,表情、动作也力求贴近真人。

      其实,在《长安十二时辰》之前,“写实派”的三维动画已有先例。上个月开播的国漫《凡人修仙传·风起天阑》(简称《凡人》)甚至已经抛弃了传统三维动画的制作流程,转而采用了全程真人动作捕捉的方式制作。原本,动画角色的一颦一笑都是“无中生有”,不可能与现实生活中一模一样。但《凡人》中三维动画模型的动作数据全部来源于真人,这使得角色的种种微表情、小动作都格外真实、细腻、传神。不过,这样的技术革新和呈现效果也引来了大家对真人剧和动画边界的思索:“《凡人》到底还算不算是一部动画?”

      过分写实 掉进“恐怖谷”

      虽然《凡人》的制作过程有了真人演员的加入,但真人捕捉的数据并不是采集以后就直接照搬使用的,而是由动画师进行多轮调整,再映射到制作好的角色模型上。所以归根结底,《凡人》还是一部三维动画。

      以往,三维动画主流的审美风格,要么是帅气美型,要么是夸张搞怪,写实是近年来技术发展才催生的一个崭新流派。《凡人》等作品一直在真人剧与动画之间谨慎地寻找符合大众审美的“写实风”。相比之下,动画版《长安十二时辰》的美术风格有些简单粗暴——光是动画版“张小敬”那张与雷佳音一模一样却又僵硬了几分的脸,就让不少观众看得“毛骨悚然”。“一般来说,动画角色越接近真人,就会越招人喜欢。但如果太过于接近真人,又反而会让人觉得恐怖,这就是‘恐怖谷’理论。”《凡人》的动画总监翁志力解释,“从早期的模型开始,我们就做了很多二次设计,让动画角色的脸型与真人有一定程度的区别,避开‘恐怖谷’。”

      完全“复刻” 何必看动画

      《凡人》的写实风格赚到不少好评,《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收获的质疑声音却有些大。一条获得近8000点赞的热评道破了玄机:“动画的功能不是重复现实。”《凡人》中最为出彩的武打长镜头是现实中难得一见的,而《长安十二时辰》动画版预告片始终在努力还原剧版。一味模仿,如何超越?技术的进步可以解决三维动画模型穿帮、动作僵硬等问题,但单纯追求画面细腻、动作流畅,“人造人”始终不可能比得过真人。

      其实,相比实拍影片,动画创作拥有更高的自由度。曾有人将动画比作一场瑰丽的梦,梦里天马行空,一切皆有可能。动画角色可以因作者的设计随意改变长相、身材、气质,不为演员本身的外形条件影响,也可以超越人体极限,做出真人演员无法做到的动作;动画镜头没有实体,可以不受空间调度的局限,完成实拍影片无法完成的分镜,一些精彩但拍摄难度很大的长镜头也能在制作过程中进行逐帧调整,达到完美的效果……如何发挥动画艺术的优势,展现其独特的魅力,才是作品制胜的关键。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