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腹地,青山环绕,绿水相伴。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的木耳产业园内,一排排智能联栋木耳大棚正在进行消毒和修整,即将开始秋季木耳的种植。
几年前金米村还是个极度贫困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高达21.85%。如今,村民们通过承包木耳大棚,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大棚有人建、菌包有人送、技术有指导、木耳有人销,村民只需要挂袋、采摘、晾晒,就可以在家门口挣钱。
这是陕南秦巴山区通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立足生态、地理优势,精准选育富民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曾经制约山里人富起来的“穷山恶水”,如今成为群众致富脱贫的“靠山”。
青山绿水间的旅游产业
周末,李苗一家从西安市区出发,驱车一小时穿越秦岭,到达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雨夜过后的森林公园,山泉流淌,幽谷碧潭,林木青翠,空气清新。
牛背梁地处秦岭东段南坡的柞水县,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和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个“都市人的高山公园”度假游玩。
“这是西安的后花园,走高速过来很方便。”李苗说。
立足青山绿水,背靠大都市,柞水县瞅准了旅游的巨大潜力,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并以旅游景区为依托,整合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小镇。同时,移民搬迁点也建在小镇上,让贫困群众依托景区就业。目前,全县旅游产业已带动3500余户贫困户,1.1万人实现稳定增收。
走进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一座座有秦岭老屋风情的民居让人眼前一亮,正在进行的民俗文化展演引来阵阵喝彩。
曾经的贫困户杨传红开办的老豆腐坊前,排起了长队。两年前,杨传红还在外地打工。如今,他在家门口开了家小店,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据了解,民俗文化村内有各类大小门面房供当地居民进行个体经营,并且实行免房租一年,免缴1万元至3万元的入驻押金等优惠政策。截至目前,已孵化个体工商户78家。
佬林客栈是小镇上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搬迁居民每户可分到一处安置房,房内设计有9间居室,既满足自家居住,又可以用空余的房间兴办农家乐和民宿客栈。
李苗告诉记者:“我们定了一家佬林客栈的民宿,放下行李我们就带着孩子去峡谷运动乐园了,老人们在民俗村里等我们。”
一个文旅小镇,把一家人的休闲娱乐安排得妥妥当当。
走出大山的土特产
旅游产业的发展让曾经贫困的山沟沟引来了大批的观光游客,而长在大山里的土特产也搭上了产业发展的顺风车,来到城市的餐桌上。
安康市汉阴县因境内土壤富含硒元素,无工业污染,气候适宜,是生产优质天然富硒农产品的宝地。抓住这个优势,汉阴县利用富硒水稻、食用菌、魔芋这些原先长在村民房前屋后的农作物,把富硒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把产业链从田间一直做到餐桌上。
汉阴县蒲溪镇小街富硒农产品加工园区内,一棵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植物正被人们围观,硕大扁圆的根茎足有半个篮球那么大。“我们吃的魔芋,就是用它做的。”园区负责人说。
园区内聚集了18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富硒大米、茶叶、富硒豆制品、魔芋等农产品20余万吨,综合产值达15亿元。目前,该园区已带动3万余人参与富硒产业链,4200户由此脱贫。
在不远处的城关镇,起步较晚的猕猴桃产业,也已进入发展快车道。陕西果业集团于2017年在汉阴县城关镇成立子公司,现已流转土地5000亩,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2300亩。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有收入,在猕猴桃种植基地务工有收入,土地分红也有收入,按照“陕果集团汉阴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大量农户增收脱贫。
据悉,猕猴桃产业已列入全县中长期发展规划。下一步,汉阴县计划通过6500亩高标准种植示范园和中坝核心园区“陕南工贸产业园”的建设,辐射带动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
“蚕宝宝”织出“致富经”
在安康市石泉县,一只只躺在桑叶上的“蚕宝宝”正在吐丝织就“致富经”。
石泉县是西北蚕桑大县,现有桑园面积70282亩,养蚕农户近万户,占总农户的22%。
走进池河镇新兴村养蚕大户刘小兰的家,门口的两个房间里,白白胖胖的蚕虫正在吃着嫩绿的桑叶。
十几年来,刘小兰通过流转土地逐渐建成了30多亩优质桑园,最初年养几张蚕,如今发展到年养几十张蚕、年收入十几万元。她成了村里的养蚕能手,日子也一天天富了起来。
脱贫致富的刘小兰不忘带动村里贫困户一起养蚕。她到贫困户家中,教他们采桑叶、喂蚕料、护蚕茧……
由于小蚕孵育对技术和环境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收成,刘小兰在村里办起了“蚕宝宝托儿所”——贫困户先在她那里预定蚕种,她免费将小蚕养到三龄后,蚕农们再把蚕种领回家,养10多天后便可上簇卖茧见效益。
刘小兰指着身后的架子说:“再有四五天就能卖茧了,我这5张纸,加起来能卖四五千元呢。”今年春季因为疫情原因蚕茧市场价降低,政府拿出几百万元补贴,按照保护价收购。“如果价格不好,就采取保护价;如果价格好了,就按市场价收购。这给养蚕户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卖出的蚕茧,被收购到当地龙头企业陕西天成丝业公司,加工成生丝、胚绸以及蚕丝被产品。公司党支部书记孙浩勇介绍说:“企业带动全县蚕农近1万户就业,其中贫困户1176户。”
充分利用蚕桑产业“短、平、快”的特点,石泉县把蚕桑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产业扶贫效果明显。2019年该县贫困户养蚕5596张,蚕茧收入790万元,户均蚕茧收入8458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