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员工不到30人的工作室游戏科学公司开发的游戏《黑神话:悟空》近日公布了一段演示视频,其中所展现的技术水平和细节,受到国内外网民热捧。在此之前,由6名主力团队制作的动画《雾山五行》以其精湛的画面和叙事同样获得了很高赞誉。有趣的是,开发出这两款作品的工作室都曾因为与资方之间的矛盾,一度陷入缺钱缺人的窘境,由此再度引发舆论对资本力量是否唯利是图、目光短浅,伤害中国文化产业生命力和原创性的讨论。核心问题是,资本应该深入文化产业创作决策,还是在文化发展中保持沉默?
首先,需避免用较为激烈、概念化、标签化的思路来看待资本力量。中国的文化产业自新世纪以来步入发展快轨,虽然在游戏、动漫等“第九艺术”(相对于文学、戏曲、诗歌等传统艺术)领域取得快速进步,但仍属后起之秀。而在此以前,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经经历了一个比较复杂的嬗变过程,经过一轮又一轮垄断与反垄断、合并与拆分。以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形成的标准来要求仅有20多年发展历程的新产业,有些操之过急。诚然,资本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确尚未形成具备足够规范性的成熟力量,经常以“唯利是图、挣快钱”等负面形象授人以柄。但也应看到,资本也有一个自身规模成长及内在心智成熟的发育过程,需要舆论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它的成长。
国内一些舆论对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有看法实属正常,但若把文化产业发展的不足,文化产品原创性的暂时性羸弱归结于资本绑架是不公平的。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资本的力量和优点,没有资本的驱动与催化,具备比较高文化创意的技术密集型文化产品设计难以实现,《黑神话:悟空》和《雾山五行》这样蕴含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产品,其视觉呈现也需要资本力量介入才有可能得以充分实现。
其次,文化产业也需要资本参与解决“卡脖子”问题。电影《花木兰》与《功夫熊猫》,一个来自于迪士尼,一个来自于梦工厂,都取材于中国传统文化,却都不是中国自己的作品。让中国文化产品回归民族,依靠的是核心技术的跨越,这需要资本的密集投入。只有掌握了技术密集型文化产品的“核心技术”,中国的文化产业才能独立自主,不至于在国际上仰人鼻息,否则,我们就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在文化产业中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格。
(作者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郭博文 )
老外的中国映像:俄罗斯小姐姐笔下的水墨中国
分享到微信X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