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乡村——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2020年08月06日 10:30    来源:江西日报    何东平

  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层面涵养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

  “霜熟稻粱肥,几村农唱;灯红楼阁迥,一片书声。”两百多年前郑板桥先生理想中的农家欢乐祥和的景象,如今在中国农村许多地方已成为现实。我省许多普通的村庄,不仅以风光秀丽的“绿色银行”令人羡慕,而且以红红火火的“农家文化”吸引眼球。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改变了村民的生活方式,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需要过硬的帮扶项目、实实在在的脱贫数据,更在于帮助贫困群众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发展能力、增强发展潜力。为此,要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来抓,不断挖掘、提升乡村的文化价值,在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层面涵养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振兴。

  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历史的厚重在于现实总能从中找到依据,传统的魅力在于它总能照亮未来的天空。江西红色资源极为丰富,从瑞金到井冈山,从于都到安源,广袤的赣鄱大地,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一段动人心魄的红色故事。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政治站位:红色资源不仅仅是旅游创收项目,首先是颂扬、传播红色文化的阵地,感悟历史、延续传统的教育基地。要积极探索乡村红色文化的教育途径,不断增强乡村文化教育的生动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把红色资源用好用活,让红色文化在乡村中得以传承,让红色资源变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各地涌现出许多繁荣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他们的经验来自实践、来自群众,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学习借鉴先进典型的经验,最重要的是抓住特点、突出特色,创出品牌。要建立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利用机制,充分发掘蕴藏在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如乡村建筑、乡村生产生活工具、地方小吃、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民间艺术品、地方文艺表演等,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激发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建立农村红白喜事运行和管理机制,开展移风易俗和乡村文明建设,切实纠正一些地方在婚丧嫁娶、起屋上梁、乔迁新居等事项中存在的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的现象,实行新事新办,减轻农民负担,倡导文明新风。建立乡村旅游提质增效的评定考核机制,使乡村旅游增“颜值”、添“气质”、上“品质”,有文化内涵和深厚积淀,让人们记得住乡愁。同时村民置身其中也能耳濡目染,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和生活品质。

  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活动开展得好不好,关键在于农村党组织领导作用、党员干部模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农村党员干部成天生活在群众中,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村风民俗、群众精神面貌产生直接的影响。每个党员干部都要明其理、担其责,在移风易俗、倡导新风上带好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破除陈规陋习,自觉做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者、践行者;在组织和开展活动中带好头,不仅要积极参与,还要搞好引导和提升,让富有特色的各类文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成为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文明素质的有效载体,成为扶志、扶智、长精神的重要平台。

  原标题:用文化为乡村振兴铸魂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实习生黄礼 )

广袤的乡村——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2020-08-06 10:30 来源:江西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