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临汾路闻喜路重现活力,曾经剑拔弩张的商户与居民关系融洽了,商户经营踏实有序
沉寂七年的“彭浦夜市”,换了个面貌升级重生
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辖区内的临汾路与闻喜路,是两条平行的小马路,10年前这里曾是上海知名的“彭浦夜市”。后因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阻碍公交行驶,造成环境脏乱差和社会治安问题等多种不良影响,“彭浦夜市”在2013年底被取缔。
“彭浦夜市”没有了,但临汾路与闻喜路并没就此“沉寂”。最近,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里已与当年作为“彭浦夜市”核心段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街区干净整洁,沿街小店数量多且经营活跃,老字号餐饮、便民餐饮、网红小吃一应俱全,还有一些经营到凌晨甚至24小时经营的小店铺。
街区环境好了,因商户经营引发的商居矛盾早已不存在,当年剑拔弩张的商户与居民甚至开始相互帮助……
今 沿街小店一家挨着一家 “彭浦第一炸”持续飘香
晚上9时多,位于临汾路692号的“彭浦胖胖炸鸡腿”店内,换上白色工作服的老板娘顾小香,开始当天的“晚班”。她一个人守在柜台前,身后的油锅冒着热气。两个刚下班的年轻小伙走进来,点了4份炸鸡腿。顾小香手脚麻利地将腌制好的鸡腿下油锅煎炸,几十秒后捞起,瞬间香味四溢。两个小伙子捧起装着炸鸡腿的纸盒子,奔着街上一家小超市去,出来时每人手里多了瓶啤酒。
“彭浦胖胖炸鸡腿”的前身就是“彭浦第一炸”,也是当年“彭浦夜市”排队最长的摊位之一,以脆皮炸鸡腿出名。炸鸡腿配啤酒,正是很多消费者逛夜市最经典的吃法。
如今的“彭浦胖胖炸鸡腿”是“彭浦夜市”被取缔整治后,为数不多的、还留在临汾路一带经营的小店。生意最好的晚饭时刻,门口经常排队,有时会冒出一些从外区甚至外地专程赶来的消费者。小店至今保持做夜档生意的“传统”:每天上午11时开门,持续营业至第二天凌晨2时。每晚9时以后的夜档生意,都是顾小香亲自上阵。“到凌晨2时前总有人光顾。”
在临汾路与闻喜路,放眼望去,沿街店铺一家挨着一家,“人气小店”不少。主打各色面食的老店“莹楼馆”,每天早上7时开门,到了晚上8、9时还有不少人在埋头吃面;老字号餐饮“沧浪亭”外卖窗口前,一直有人排队;一家销售进口食品的小店最近在打折促销,隔着玻璃窗能看到不少穿着随意的周边居民在店内闲逛;招牌火红的红辣椒拉面馆,24小时营业,什么时间点进去都有消费者……彭浦新村街道有1700多家小店铺,集中在临汾路与闻喜路一带。晚上10时后到这里走走,还挺热闹。
临汾路与闻喜路一带的街区面貌,这几年焕然一新。两条道路都不宽,但人车规划有序,人行道干净整洁,设有机非隔离栏,沿街还增加不少绿化,店招店牌都精心设计。不少居民称临汾路为“小南京路”,喜欢吃好晚饭在这里“兜兜”。
昔 吵闹声盖过家中电视 8条公交线临时改道
早在2004年,彭浦新村的马路摊贩由零散的小商品摊头起家,2010年发展成上海北部最大的地摊集聚区。
“临汾路以卖小商品为主,闻喜路以卖烧烤、油炸小吃为主。”街道城管中队负责人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除了原有的沿街商户,来自上海各区的商贩都慕名而来,从沿街设摊慢慢摆到马路中央,临汾路、闻喜路两条马路的设摊最长有2公里多,高峰时流动摊有上千家。
摊位多,人也跟着多起来,一到周末晚上,两条路上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彭浦第一炸”就是在2011年前后火起来的,当时店铺门口摆了七八张桌子,消费者就坐在门外,顾小香与店员在店内炸。电视台的美食频道还采访过顾小香,“彭浦第一炸”一下就红了,不少夜市中的摊贩都开始学她家经营炸鸡腿。“当时生意太好,经常门口排几十米的长队,我们5个人都炸不过来。那时,一到生意最好的周末,我还有些发愁。”顾小香说。
红火的“彭浦夜市”带来大量治理问题:街面垃圾激增,浓烟、噪音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顾小香说,当时自己的店铺其实是无证经营,租赁的房屋不符合食品经营要求。楼上就是居民家,店内连排风扇都没有,每天炸鸡的油烟往外冒,楼上人家都不敢在窗外晾衣服。周边居民经常投诉,自己吃了不少罚单。87岁的居民韩秀华当时住在一幢沿街房的四层,油烟呛人、街区脏乱的苦头,她都吃过,但让她印象最深的还是夜市的嘈杂。每天都吵到半夜,不仅影响正常休息,连看个电视都看不成,因为“户外吵闹声盖过了家中电视机”。
“彭浦夜市”还影响到城市运行。摊贩车辆、就餐人群的车辆,将本来不宽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8条途经周边的公交线路,不得不在晚上8时到次日凌晨2时更改行进路线。为确保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2013年11月,上海有关部门与区里对“彭浦夜市”进行整治,不再准许占道经营,将部分摊贩引导到其他场所进行合法合规经营。
“当时的环境确实太差,我都不想回到过去。”靠着“彭浦夜市”起家的顾小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