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等到了!”近日,“恢复跨省团队游”的消息刷屏旅游从业者的朋友圈,很多导游颇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有从业者甚至“闻之落泪”。而普通游客同样喜大普奔,相关消息发布之后,预订平台的国内游搜索量大幅上升,有平台的国内跟团游、自由行瞬时搜索量相比之前暴涨500%。
但是,如此火热的关注度能否顺利转化为有效需求,进而有力拉动整个行业的复苏?这是摆在文旅从业者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有一点得看清,经此一“疫”,旅游业在短期内是回不到过去了。疫情还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严防输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主旋律。比如,预约制、客流限制等防控措施仍然要继续严格执行;出境游、境外游客来华还没放开;虽然已经“憋”了近6个月,人们出行需求看似旺盛,但是“转化率”到底有多少还需进一步观察;此次疫情对大众旅游心理、旅游偏好、旅游计划都带来很大影响,所以疫情过后,旅游市场必将进一步细分……未来一段时间,这些新变化导致的不确定性还将延续。
内功如何修炼?服务如何提升?品质如何加强?文旅业复苏要靠有效内需,更要看扎实内功。疫情其实也是一场大考,考的是文旅企业从产品、运营再到制度上的种种应对。这次跨省团队游重启,一定会出现弯道超车的现象。有些从业者已经利用“空窗期”内外兼修,提升服务质量和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为市场复苏作准备。就在不久前,台州市文旅部门在上海启动了“追着阳光去台州”百天千万游客游台州等活动,主动策划旅游新品牌,求新求变招徕长三角短途游客;而省内一些民宿也利用网络平台,打起了“社交牌”,用短视频直播“带货”“带客”,有的甚至将民宿改造成私人影院、私人厨房、私人影楼、私人桌游吧、私人宠物“招待所”等。
后疫情时代,市场主体就应该主动适应变革、苦练扎实内功、重塑商业模式。比如针对国内景区被诟病已久的同质化、重复性现象,应该利用这次契机进行梳理。要打破景区营收的空间限制,构建以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用现代科技和文化创意,展现景区内涵与价值,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景区文化符号。此外,要更深地融入“连接”和“数字化”趋势之中,尝试更多地拥抱大数据、VR、AR等技术。同时,要充分研究市场变化,适时推出细分旅游产品。今年端午节期间,民俗游、房车、徒步等主题游和高端亲子游等产品就更受市场追捧。一句话,让客人有良好的度假品质保障和更新鲜有意思的度假体验。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3年的“非典”给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但经过1年左右的时间,旅游市场就恢复正常增长。尽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疫情防控成为常态,但是只要练好内功,文旅业不仅可以充当危机的减震器,也完全可以充当经济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