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产业 > 文化大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便宜了谁?

2020年03月31日 08:22    来源:凤凰网   

  “中国旅游业每停滞一天,损失超过178亿。”

  这几天,随着各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小小的旅游平台开始做起了酒店和旅行预售,从飞猪到携程,从公众号到小程序,每过一天都会多出很多供给,旅游人的朋友圈也伴随疫情进展不断变换。

  2020年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第一季度中国旅游业或将惨损1.3万亿。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这个脆弱的行业。

  受疫情影响,无数旅游从业者开启了旅游预售和带货之路,这些预售和带货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是自救,对于游客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捡漏和优惠。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是便宜了游客还是商家呢?

  储备客源提前布局 线上预售或将成为营销新模式

  春节的惨痛折损,第一季度的颗粒无收,让本就竞争激励的旅游业更是雪上加霜。无数旅游从业者表示: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撑不住了!

  进入三月份之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也开始为"复苏"之路做铺垫。

  携程旅行率先在手机app和pc网页版同时上线了“预约未来旅行”的预售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全线产品包括酒店、旅游度假及门票、机票和超级会员、美食代金券等4—8折不等的预约购买服务。并且,宣称以“价格优势和退改保障”两大王牌为这次预售活动保驾护航。

  3月24日,崂山风景区恢复开放;3月28日,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开园...景区的复苏,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业未来的"繁荣"景象。

  尽管目前景区恢复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但是在飞猪、携程等软件上还是看到未开园景区的影子,低价预售仿佛成了景点吸引人的代名词,部分景区的折扣甚至可达一折。

  和常规的销售模式相比,预售的不确定性要高一些,但是今年的旅游产品供大于求,会出现很多低价产品。无论是否看好预售这种模式,它都必将成为当前大环境下旅游企业最值得尝试的方式。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便宜了谁?

  预售作为一种低价策略,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实际也是“理财产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利润收益也可以理解为淡季时囤货,旺季时使用。预售的操作模式或可帮助疫情之下的旅游企业回笼资金,保持品牌入口通畅,甚至引入不同层次消费者,为市场回归常态做足提前准备。

  预售,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也有终极大BUG,那就是履约和兑现。

  今年关于旅行的预售,每过一天都会多出很多供给。

  2020年的旅游市场行情也会倒逼出很多用户获益、效率更高的商业现象,短期便宜了用户,长期来看用户和商家都将受益,只有用户先获益,整个链条上的商业单元才能获益。

  由于当前全球性疫情危机不断,并且对疫情的发展趋势,持续时间以及影响面难以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售与市场更像是一场对赌,时间和信心是决胜的关键。一面是刺激消费必要的市场流动,一面是消费者对生活预期的紧缩,是否会在艰难的当下为了难以预约的未来而买单。

  疫情之后的旅游行业不会原路返回到旧有的样子,只会在交易效率和体验优化的道路上,持续狂奔。

  如何做好旅游业预售 分好这块"大蛋糕"?

  未来可以预计的是,供大于求的旅游市场将带来更加激烈的客源竞争。

  此次疫情危机之下的旅游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外部风险机制的防范,建立一套系统化、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在艰难岁月中步履不停,并且在低价销售的同时保障好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供给端的改变升级,从优选到严选的质量保证。当旅游下沉到四线城市甚至更偏远的乡村市场时,旅游产品供给更要把好质量关,相对庞大的旅游基数,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资源的配置,以及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升消费者信任感,建立友好的旅游环境。

  实际上,低质量产品的低价策略并不能完成企业去库存的目的,反而会占用更多资源,只有共同抵制低质量的旅游产品,才能将其从市场彻底清除。

  旅游信用体系的新构建,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服务性行业属性,以及旅游产品独特的体验型消费,决定旅游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和非可控环节,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是维持信用体系持久发力的关键环节,将更加有助于消费者提升信任感和责任感,形成强力而稳固的危机应急基石。

  这样才能保证信用体系的长久发力,最终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客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均担,成果共享。预售形式让消费者通过提前预知商品价格进行消费决策,实现了全国消费者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的无差别购物体验。新的销售渠道和消费模式提供了消费新场景,成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竞争的一个缩影。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预售提升了供需连接效率,实现了高流量变现。

  其实不只是现阶段,不管是什么市场,什么产业,任何时间点,消费者对预售产品的需求一直都是“高性价比”。一次有诚意的优惠绝不仅仅是一次低价促销, 成为商家单方的“一厢情愿”。

  只有真正把产品价值让渡消费者,通过优选旅游产品,带来安心、舒心、放心的整体体验,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才有可能结成“命运共同体”共赴当下难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 美丽大瀑布 舞动大旅游      2020年03月27日
  • · 五月出游比例最高      2020年03月24日
  • · 危机推动旅游业转型变革      2020年03月05日
  • · 中国旅游淬火前行 抢抓转型契机      2020年02月21日
  • · 智慧旅游大有用武之地      2020年01月19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便宜了谁?

    2020-03-31 08:22 来源:凤凰网

      “中国旅游业每停滞一天,损失超过178亿。”

      这几天,随着各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大小小的旅游平台开始做起了酒店和旅行预售,从飞猪到携程,从公众号到小程序,每过一天都会多出很多供给,旅游人的朋友圈也伴随疫情进展不断变换。

      2020年的疫情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第一季度中国旅游业或将惨损1.3万亿。疫情给旅游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这个脆弱的行业。

      受疫情影响,无数旅游从业者开启了旅游预售和带货之路,这些预售和带货对于旅游从业者来说是自救,对于游客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捡漏和优惠。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是便宜了游客还是商家呢?

      储备客源提前布局 线上预售或将成为营销新模式

      春节的惨痛折损,第一季度的颗粒无收,让本就竞争激励的旅游业更是雪上加霜。无数旅游从业者表示:再这样下去,我们真的撑不住了!

      进入三月份之后,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旅游业也开始为"复苏"之路做铺垫。

      携程旅行率先在手机app和pc网页版同时上线了“预约未来旅行”的预售活动。为消费者提供全线产品包括酒店、旅游度假及门票、机票和超级会员、美食代金券等4—8折不等的预约购买服务。并且,宣称以“价格优势和退改保障”两大王牌为这次预售活动保驾护航。

      3月24日,崂山风景区恢复开放;3月28日,青岛森林野生动物世界开园...景区的复苏,仿佛让我们看到了旅游业未来的"繁荣"景象。

      尽管目前景区恢复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但是在飞猪、携程等软件上还是看到未开园景区的影子,低价预售仿佛成了景点吸引人的代名词,部分景区的折扣甚至可达一折。

      和常规的销售模式相比,预售的不确定性要高一些,但是今年的旅游产品供大于求,会出现很多低价产品。无论是否看好预售这种模式,它都必将成为当前大环境下旅游企业最值得尝试的方式。

      旅游业的预售到底便宜了谁?

      预售作为一种低价策略,不仅是一种营销手段,实际也是“理财产品”,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利润收益也可以理解为淡季时囤货,旺季时使用。预售的操作模式或可帮助疫情之下的旅游企业回笼资金,保持品牌入口通畅,甚至引入不同层次消费者,为市场回归常态做足提前准备。

      预售,一个看似完美的计划,也有终极大BUG,那就是履约和兑现。

      今年关于旅行的预售,每过一天都会多出很多供给。

      2020年的旅游市场行情也会倒逼出很多用户获益、效率更高的商业现象,短期便宜了用户,长期来看用户和商家都将受益,只有用户先获益,整个链条上的商业单元才能获益。

      由于当前全球性疫情危机不断,并且对疫情的发展趋势,持续时间以及影响面难以评估,在这样的背景下,预售与市场更像是一场对赌,时间和信心是决胜的关键。一面是刺激消费必要的市场流动,一面是消费者对生活预期的紧缩,是否会在艰难的当下为了难以预约的未来而买单。

      疫情之后的旅游行业不会原路返回到旧有的样子,只会在交易效率和体验优化的道路上,持续狂奔。

      如何做好旅游业预售 分好这块"大蛋糕"?

      未来可以预计的是,供大于求的旅游市场将带来更加激烈的客源竞争。

      此次疫情危机之下的旅游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外部风险机制的防范,建立一套系统化、市场化的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在艰难岁月中步履不停,并且在低价销售的同时保障好消费者的利益。

      产品供给端的改变升级,从优选到严选的质量保证。当旅游下沉到四线城市甚至更偏远的乡村市场时,旅游产品供给更要把好质量关,相对庞大的旅游基数,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酒店、餐饮、交通等资源的配置,以及旅游体验的满意度和舒适度,提升消费者信任感,建立友好的旅游环境。

      实际上,低质量产品的低价策略并不能完成企业去库存的目的,反而会占用更多资源,只有共同抵制低质量的旅游产品,才能将其从市场彻底清除。

      旅游信用体系的新构建,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旅游业服务性行业属性,以及旅游产品独特的体验型消费,决定旅游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难以预测的变化和非可控环节,接受来自社会的监督是维持信用体系持久发力的关键环节,将更加有助于消费者提升信任感和责任感,形成强力而稳固的危机应急基石。

      这样才能保证信用体系的长久发力,最终建立起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主客形成利益共同体,风险均担,成果共享。预售形式让消费者通过提前预知商品价格进行消费决策,实现了全国消费者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的无差别购物体验。新的销售渠道和消费模式提供了消费新场景,成为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竞争的一个缩影。尊重市场机制的前提下,预售提升了供需连接效率,实现了高流量变现。

      其实不只是现阶段,不管是什么市场,什么产业,任何时间点,消费者对预售产品的需求一直都是“高性价比”。一次有诚意的优惠绝不仅仅是一次低价促销, 成为商家单方的“一厢情愿”。

      只有真正把产品价值让渡消费者,通过优选旅游产品,带来安心、舒心、放心的整体体验,旅游企业和旅游者才有可能结成“命运共同体”共赴当下难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魏金金 )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