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短视频形成文化风尚
近年来短视频蓬勃发展,平台迅速崛起,用户规模飞速攀升,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掀起了一股短视频文化热潮。作为网络文化的新形态,短视频文化已经逐渐渗入到社会文化的许多方面,在社会文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知不觉间,短视频已成为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记录时代风貌的新载体,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
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
表达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短视频的出现为用户打造了一个展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悄然之间,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窗口发生了重要变化,从主打文字和图片的传统社交平台,逐渐转移到了抖音、快手等主打短视频的新兴社交平台。在市场的倒逼下,传统社交平台也纷纷开始在短视频业务上重金布局。与此同时,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介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过去的“拍照片”变成了现在的“拍短视频”。平台的迁移与介质的变化的背后,除了智能手机的更新换代、网络环境的持续改善、流量资费的逐渐下降等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从“照片”到“视频”的审美跨越。
短视频社交没有消减用户表达自我的欲望,反而更好地满足了用户展示日常生活的需求。秀文化是短视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秀”源于英文词汇“show”,短视频中的秀文化主要是指张扬个性的自我展示,包括秀才艺、秀容貌、秀装扮、秀技能、秀学识等各种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发挥着和真人秀类似的功能。秀文化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模仿行为,进行病毒式传播,迅速从线上扩散至线下。“抖音五分钟,人间两小时”,虽然这个说法略显夸张,但是从中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洗脑旋律和魔性动作对于短视频用户的黏性以及用户对于短视频的沉迷。目前用户短视频文化消费习惯已经形成,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时长不断增加,短视频逐渐成为用户展示自我和感知他人日常生活的新窗口。
记录时代风貌的新载体
无论是抖音的口号“记录美好生活”,还是快手的口号“记录世界记录你”,无不在强调短视频的记录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短视频具有和纪录片类似的功能,是记录时代风貌的新载体。纪录片通常是专业团队对于某些事件相对完整的记录,而短视频则通常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从微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只是一些碎片化的内容,但是从宏观视角来看,短视频记录的却是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不同于纪录片,短视频的记录是一种拼图式记录,它聚合与拼贴了普通个体对生活瞬间的碎片化记录,以其丰富多样的视角合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
英国导演凯文·麦克唐纳和雷德利·斯科特曾经进行过一次大胆而有趣的尝试,他们透过YouTube号召全球网民用镜头捕捉2010年7月24日这一天的生活点滴,最后收到了来自192个国家和地区网友拍摄的总数量近80000段、总时长达4500小时的短片,他们从中选取1125段短片进行剪辑加工,制作了一部时长95分钟的实验性纪录片《浮生一日》,展现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
短视频对于时代风貌的记录,与纪录片《浮生一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同的是,二者都是普通个体对于某些生活瞬间的捕捉,不同的是,像过去规模如此宏大的超级工程,现在每天都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轻松上演。打开短视频平台,用户能够看到一个前所未见的多元世界,这里有豪华都市的灯红酒绿,也有偏僻乡村的鸡毛蒜皮,有山南地北的美食美景,也有世界各地的萌宠萌物,有柴米油盐,也有喜乐悲欢……一个时代的整体风貌在这里尽显无余。
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
短视频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社会文化的新工具。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5.94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74.19%。如此大的规模和如此高的比重,让我们不得不重视短视频文化在社会文化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短视频文化是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的交汇融合。短视频是新时代传播正能量和弘扬主旋律的利器。目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各大主流媒体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账号,“青微工作室”“北京SWAT”“四平警事”等政务短视频号,“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媒体短视频号,受到了年轻用户的普遍青睐。随着短视频文化生产主体的逐渐多元,精英文化开始在短视频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短视频精品内容越来越多。目前短视频平台已成为大众文化的策源地,“来了老弟”“买了否冷”“我们不一样”等网络流行语都发源于短视频平台,并由此向线下扩散至更广阔的社会文化空间。
不得不提的是,迅速崛起的短视频,在其繁盛表象下也潜藏着不少隐忧和问题,比如偏离主流价值轨道的表现,低俗庸俗、暴力血腥、谩骂恶搞等内容层出不穷,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肆意横行,亟需进行有效的价值引导。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教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