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IP开发:以人为本 搭建与受众的有效连接

2018年11月26日 11: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福州11月26日讯 (记者 魏金金)让文物”活起来“,正在进行时。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传播窗口,博物馆有着海量的馆藏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价值。做好文博IP开发,也成为“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围绕实现这一目标,第八届”博博会“期间,召开一系列相关主题论坛,来自相关机构的专业人士齐聚福州,共同探讨未来文博IP发展。

  数字文化IP要做好“仪式性”

  体验经济时代,文博系统比以往更为强调用户的感知价值。在“中英博物馆策展与文博IP发展论坛”上,清华美院博士冯祖光就数字文化IP的发展分享了一些他的看法。在他看来,已有文博IP的数字化,往往是从延伸体验媒介、丰富体验形式、转换内容载体等角度,进行技术性优化提升。但在此基础上,真正的数字文化IP还应该不仅从国家、民族、主体文化等方式来理解,从文化、地域、普世的维度去理解,建立某种联系成为数字文博IP创新的内核。同时,数字文博IP的创新维度,也要充分考虑到想象与知识共鸣、多维世界与平行时空共鸣,群体能量和社会情感的共鸣,做足做好“数字时代的仪式性”。

  比如,在他看来, 一个中小型博物馆(一定的文物藏品),更适合的文博IP开发方式,有可能不是针对藏品,而是基于相关地理、历史、文化要素的开发的全新内容,使博物馆组作为一种实物证明和特异性的剧场空间存在。

  开发文博IP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数据显示,如今中国拥有4873家博物馆,馆藏当中无法计量的文物,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与观众建立有效连接,形成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深度挖掘文化资源,结合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段重现藏品故事,追随历史文化,搭建与观众之间的连接桥梁,这正是开发文博IP的意义所在。”千里驹设计院创世合伙人张炳坤这样谈到。

  

第八届“博博会”现场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那么,如何深度开发文化资源,形成深入人心的IP,发挥其独有的文化魅力?张炳坤认为,这其中至少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认真研究受众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特点,深度开发,融入价值观和普世元素,以观众为中心,在文化资源和观众之间架起一座链接的桥梁;二是围绕特点,做出特色,找到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深度应用。如找准核心,开发有质量的文创衍生品,用更多方式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扩大边界;三是跨界合作,协同设计,打造符合要求的IP。

  文博文创产品开发需要浓浓的生活淡淡的文化

  作为文博IP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掀起了一场关于文创衍生品的开发热潮。如何做好博物馆文创开发,每家博物馆因为面临的实际情况不一,发展策略也不尽相同,但在市场化落地方面,却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文博文创产品需要浓浓的生活,淡淡的文化,精妙的创意和精心的设计。”江苏瀚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祝峻在“上海交大·力天新文创之中国运营发展论坛”上如是说。他表示,只有将对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将文化放在首位,才能创造设计出既符合大众需要,又有特色的文博文创产品,“唯有产生共鸣的产品才会有好的市场”。

  结合故宫、国博等成功案例,他谈到,文博产品不仅需要依靠设计创造出来,同时也要通过培养来打造,“要品牌服务、社会服务、终端服务、社会服务等相应配套”。文博文创不应该只是文创部去做,更应该是整个博物馆各部门协作,整个地方的文化旅游系统协作发力。那么,又该如何打造文博品牌?祝峻认为,首先要围绕文博特点,聚焦特色产品,其次是花时间积累粉丝和口碑,再者就是要保持持续输出的能力。此外,还要用工具整合专业知识分享。

  加大对IP开发知识产权安排的重视程度

  结合国际文博IP版权运营的规则与模式,媒体娱乐业务方面专职律师王思源谈到,在文博IP开发中,以著作权为核心、辅以外观专利、商标、商号等知识产权的运营贯穿全局,构成的“权利链条"既是每一个环节的有机串联,又是项目开发的基石。若在知识产权合规性上存在瑕疵,将可能对整个项目的后续开发与进展产生隐患。同样,文博IP开发的知识产权安排主要由各方行使意思自治,通过协议约定。其中授权范围、权利归属、使用方式、对价支付、批准权的行使等内容应为重中之重。

  他还谈到,当前国际文博IP开发已经形成体系完备、运营成熟、并且规定细致复杂的相关协议。作为文博IP开发行业的新生力量,尽管我国博物馆有藏品丰富、开发前景广阔的良好态势,但在法律认识、合同谈判起草方面还需多加努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文博IP开发:以人为本 搭建与受众的有效连接

2018-11-26 11: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