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传承传统文化需要接地气的好办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各界备受鼓舞。近年来,“传统文化热”不断升温,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电视节目迅速走红,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然而,面对资源丰富的中华文化宝藏,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纷纷表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空间广阔,仅靠诗词大会还远远不够,应进一步丰富传播平台、创新表达方式,让传统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迸发新活力。
主持人:记者 曹铮
嘉宾:
武义青: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
陈凤珍: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文学院教授
周淑英:全国人大代表、蔚县周淑英剪纸艺术馆馆长
搭建更多的传播平台,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入生活
“虽然《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文化类综艺电视节目,但它并没有局限于单一的电视媒体平台传播,而是打通了电视与手机、互联网等多个传播平台。”武义青委员认为,节目利用传播平台的优化组合,提升了传播效率,为推动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入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实践范例。
要想让传统文化传播得更广,需要了解各传播平台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习惯于看电视的人和喜欢用手机浏览的人,需求肯定不一样。”武义青委员拿出手机,点开央视影音APP。在这里,用户可点播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微信中搜索,有大量根据节目衍生出的对于诗词文化的分析讨论内容,甚至是“飞花令”小游戏,均不乏关注与转发。这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让看似“高冷”的传统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获取需求。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电视节目引发了观众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但如何更好地满足大家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还需要在节目之外下功夫。”陈凤珍代表认为,组织群众参与性强、受众面广的文化活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平台。
“很多人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以诗词为伴、笑对病魔的邢台农妇白茹云记忆犹新。走下荧屏的白茹云现在已经成为当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知名人士。”陈凤珍代表说,白茹云以诗励志的故事感染着家乡百姓。为发挥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2017年4月,邢台市南和县成立了“茹云诗社”,搭建起典型人物与百姓面对面交流的现实平台,大大调动了当地百姓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近年来,我省搭建起众多活动平台,让传统文化传播不断扩面,让百姓文化参与感、获得感越来越强。2017年9月,围绕第16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14天时间让110万人次游客近距离领略中华传统杂技艺术及西方先进杂技艺术魅力。2018年春节期间,举办2018河北省民俗摄影作品展,燕赵各地传统民俗精彩瞬间荟萃,吸引大量游客观看。2018年1月,河北省千场非遗展演进万家活动启幕,面向基层群众的传统戏剧类非遗项目展演、座谈会等活动将贯穿全年。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中国诗词大会》的表达方式极具创意,参赛选手、学者嘉宾、主持人之间频繁互动、诙谐发挥。节目视角更为丰富,通过诗词、解读等多个角度,深入探究传统文化内涵。古香古色的舞台设计融入了很多高科技元素。”周淑英代表认为,《中国诗词大会》受到观众热捧,带来一个启示:优秀传统文化要有接地气的表达形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该意见的印发,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创新表达传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陈凤珍代表建议,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应从传统文化的场景化、当代化等方面找准切入点,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
“让传统文化有一颗现代的‘心’,关键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寻找契合点、形成互动,文创产品就是个不错的桥梁。”周淑英代表以国家级非遗项目蔚县剪纸近年来的创新发展为例介绍,剪纸过去多为窗花,内容局限于戏剧人物、吉祥花鸟,现在从形式、题材、技法等方面均进行了创新,开发了具有实用功能的装饰画、工艺品,甚至旗袍图案等新产品,让老手艺焕发新光彩。她建议更多传统文化走出文创产业化新路子,实现与时代的对接。同时,媒体应在创新传播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比如,将非遗传承人的坚守系统地拍摄纪录片,弘扬他们的工匠精神,传播正能量。
贯穿国民教育始终,让传统文化之根扎得再深些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电视平台为观众上了一堂寓教于乐的传统文化课。”武义青委员认为,让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契合时代,不仅仅是一个文化课题,也是一个教育课题。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历史使命,需从自身做起,更需要学校教育的推动。”武义青委员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模式改革助力。
在这方面,陈凤珍代表所工作的邢台学院文学院进行了有益尝试。邢台学院文学院开创了“汉语四级考”的新模式,每学期选取一定数量的中国诗词形成考试题库,分四个学期过级,每学期设置一级,让学生自愿报考。在学校的积极引导和考试合格即可给每门专业课加5学分的政策鼓励下,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明显提升,踊跃报名参加考试。
周淑英代表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了《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体系,促进民族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建议》的议案。周淑英代表建议,在有关教育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学校根据地域特色或专业特点开设非遗相关课程,并纳入考试大纲。从在校老师中选拔有特长和爱好的老师,进行非遗教学专门培训。同时,把有真才实学的民间艺人请进学校,手把手教学生。特别是高等院校,要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积极聘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担任实践导师,由校内资深专家学者担任理论导师,共同培养非遗高层次人才等。
事实上,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我省一直在不断探索。2017年3月,我省启动了“知声腔国粹 爱家乡文华”——河北省戏曲文化进校园活动,编写了戏曲知识读本,全年开展戏曲文化进校园演出活动8100场,受到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