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私人飞机尚未起飞 中国的私人飞机需求正在加速,但监管和基础设施上种种未清除的障碍意味着这一市场还未准备好“起飞”。
本周在上海举行的亚洲公务航空会议暨展览会上,全球飞机制造商排着队向中国的新富阶层出售公务机。吸引这些厂商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美国飞机制造商豪客比奇公司估计,中国有大约300万个人财富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富豪,他们可能存在租赁私人飞机的需求;有8000多人的财富在3000万美元以上,这些人足以考虑购买属于自己的私人飞机。
从波音到加拿大的庞巴迪再到巴西航空工业公司,这一行业正指望中国的经济增长来推动他们的销售额。有些人预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私人飞机市场,而10年前这一市场几乎还是空白。相比在欧洲,私人飞机的数量不是在增长,而是在净下滑。
尽管各种预测令人眼花缭乱,但现实问题也不少。中国军方仍然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空域,商业航空而非私人航空才是发展重点。私人飞行的审批时间仍然是以“天”而不是“小时”来计算,对于拥有私人飞机的人来说太不便利了。
令买了飞机的中国新富阶层更加郁闷的是,机场数量很少,更有甚者,私人飞机有时会引发猜疑。因为在中国,一直以来飞机不是军机就是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并不熟悉其它类型的飞机。此次在上海参展的涡轮螺旋桨飞机的制造商表示,在和有关部门长时间争论之后,他们才获准降落到该市的虹桥机场。
对于那些过分乐观的飞行员来说,上述障碍可能无关紧要。但对于投资者来说,中国市场尚处萌芽阶段既是激励也是警示。中国公务机市场前景广阔,但这种潜力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挖掘出来,而不是数年。那些希望借此大赚一笔的人可能要长时间等待了。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