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航空产业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2ABACE > 公务航空 > 正文

本土制造 广东首款公务机今年下线

2012年02月17日 13:06   来源:SRC-744600799   陈治家、陈昕宇、阮晓光、代希奎

中航通飞公司珠海基地生产车间  

首架海鸥300飞机机身下架现场

 

中航通飞公司珠海基地生产车间。  

  核心提示

  1923年7月30日,中国第一架双层螺旋桨敞盖飞机由广东飞机制造厂研制成功。这是继冯如之后中国人第二次自行制造飞机。从这个意义上说,广东才是中国飞机的发源地。 

  然而,新中国成立后特殊历史时期,原以军事航空为主的航空制造业布局远离了广东等沿海地区,在航空制造上广东却一直是空白。直到2009年7月,中航通飞产业基地以及总部落户珠海,广东终于抢到了中航重组后区域布局的最后一杯羹,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一杯羹,并以此为核心展开全省航空业布局。 

  目前,通飞在珠海开始发力,广东航空产业由此“起飞”。 

  广东民企“盯”上通航“大蛋糕” 

  低空开放改革的启动,让越来越多民间资本看好通用航空这一领域。事实上顺德早已有企业盯上了这块“大蛋糕”。 

  在安尔康姆航拍科技有限公司的主页介绍上,称该公司为“中国最优秀的民用无人机企业”,这家顺德的企业在航空领域上的起步始于2004年,发展至今产量已经达到每年100多台。目前该公司的客户广泛分布在航空遥感、国土监察、城市规划、森林防火、交通管理、空中侦察、航空摄影、影视航拍等多个行业。 

  “私人飞机飞行要审批,但无人机目前只要避开敏感的空域和城市中心的上空,实际上是否合法,没有人能够说清楚。”该公司的老总何先生称,目前一辆新型小飞机试飞,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飞行,如果每一次飞行前都要审批,根本无法做到。 

  他表示,一旦低空领域政策出来,客户这方面的顾虑将被打消。“近几年国内的飞行热才开始升温,我们无人飞机的产量也在稳步增长,一旦配套政策出来,肯定对企业的销售生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也盼着这一天到来。”何先生说。 

  在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托出一架风筝大小的飞机,这架飞机有四个螺旋桨,顶部还有一根细长的天线。拿在手里,感觉比手提电脑还轻。工作人员称,这种无人小飞机全身由碳纤维制成,这种材料非常轻,一般用在航天飞机上。像这样一台无人小飞机的售价,如果配置够高,可以卖到150万元,超过同等体重的黄金。 

  “这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该公司的老总何先生告诉记者,这架广东产的无人小飞机集合了电子、机械、数码、通信等多个高端技术领域的技术,但很可惜的是,这些技术多来自全国各地,例如机电技术来源于上海一家公司,通信技术来源于北京的公司。 

  “如果真正能把这些产业链的上下游集中在广东一个工业园区,其前景让人期待。”何先生惋惜地称,尽管广东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预见到这一产业的前景,但却鲜有配套的政策,至今广东仍没有成规模的航空工业园区。 

  广东老板涉足通航“不差钱” 

  中国通航市场究竟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人能够说得清。 

  根据胡润财富报告测算,截至2009年底,中国共有87.5万个千万富豪,5.5万个亿元富豪,1900个十亿富豪和140个百亿富豪,而其中六分之一打算购买私人飞机。 

  “通航市场不可小觑,近段时间很多从事金融、地产或者旅游行业的朋友都来找我聊通用航空,各行各业都有老板表示有意向投资。”经营通用飞机业务的深圳东海航空有限公司的侯波告诉记者,随着低空的“松绑”,不少正在经营高档俱乐部如高尔夫俱乐部等,及正在筹建俱乐部的商家均向他咨询了增设相关项目的意见。“这些商家主要看到了商机,他们认为在高端的奢侈消费中,私人飞行器无疑占据着金字塔的顶端,且产业链条庞大、市场空间广阔,希望从我这里了解增设这种项目后的风险。” 

  深圳航空运输协会秘书长聂睿姬也告诉记者,“从我接触到的情况来看,深圳民间资本十分看好通飞领域,并不缺少资金。” 

  在采访中,一位正在深圳筹建面向奢侈品消费族群俱乐部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正在筹建的俱乐部计划集商务、休闲、娱乐、航空为一体,打造成拥有多种类型飞机培训的俱乐部,或将开发四个方面的产品,包括观、学、驾、托等各方面。 

  据该老板介绍,所谓“观”,是面向一般航空爱好者的旅游性开放,组建飞行表演队;学,即面向航空爱好者的非职业飞行培训,以取得飞行执照为目的;驾,即面向航空“发烧友”的消费通航产品,以消费者获得驾驭的成就感为目的等。 

  “这四个领域全部是中国民航运输主业以外的通用航空领域,在国内刚刚起步,可谓是寸土寸金的市场蓝海,不久的将来,私人航空俱乐部将形成一个全新的精英人士社交圈。”该老板如是表示。 

  广东航空正从珠海欲“起飞” 

  对于广东而言,面临着这样一个困惑:作为经济大省却长期在航空产业上几乎是空白。 

  而多年来,珠海也有着自己的“隐痛”,有航展却无真正意思上的航空产业。 

  从1995年珠海机场启用,到“敢为天下先”办珠海航展,从广东唯一航空产业园的开建,到2009年7月,中航通飞产业基地落户珠海,随后中航通飞决定总部迁往珠海,珠海终于找回了自己的使命,发展通用航空产业,而且承载着广东发展航空产业的历史使命。 

  2010年的中国航展,与往届不同的是,“广东元素”首次凸显,由中航通飞制造的“海鸥300”,珠海强恩公司制造的“红嘴鸥”纷纷亮相,标志着珠海航空产业即将“起飞”。 

  近期在珠海出席通航论坛时,广东省信息委副主任陆建生介绍,2011年是广东省高端产业发展的开局之年,近期,制订了广东省航空航天产业十二五规划,对我省十二五期间航空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发展要求。而根据规划,到2015年中小型通用飞机制造发展,形成年产244架通用飞机的规模,全省航空产业的产值500亿,初步形成以珠海、广州、深圳为支撑点的黄金三角。 

  本土制造首款公务机或今年下线 

  悬臂式下单翼,光滑流线的外形,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带增压的座舱…… 作为产业园里的龙头企业,中航通飞去年底正式宣布领航150轻型涡桨公务机的研制计划,这也是广东本土制造的首款公务机。按计划,领航150公务机将在2012年航展前完成总装下线,2014年将取得CAAC和FAA的适航证并交付用户。 

  记者日前在中航通飞珠海生产基地看到,引进的天骄、领航系列公务机已经开始进入研制阶段。天骄100、天骄200,分别为6座和8座超轻型喷气公务机;领航150和领航100是6座涡桨增压公务机,其中领航150为世界同类单引擎涡桨飞机中飞得最快的机型,飞行时速达600多公里,最大航程可达3000公里。 

  据中航通飞总经理孟祥凯透露,公司计划用五年时间打造完整的通用航空产业链,形成活塞、涡桨和喷气式飞机的产品谱系,并将产品推向国内外。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