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勋: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中午好,我们现在是在位于上海虹桥机场2012亚洲公务航空会议和展览会现场,我们现在由中国航空报社和新浪网共同开设的直播间,为大家继续做现场的访谈节目。这场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卫先生。王总您好。
王卫:你好。
刘伟勋:请您先给我们的网友观众简要介绍一下北京航空的有关情况。
王卫:各位观众各位网友,中午好,我是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的副总经理王卫,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是在原国航公务机分公司的公司基础上,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十二五”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大力发展北京区域的公务机产业这种原则指导下,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也就是我们国航股份有限公司的母公司中航集团,2009年年底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于2011年,实际上是2010年的12月底开始筹建的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去年2月份,北京航空获得了民航华北地区颁发的经营许可。4月11号,接受北京民航华北管理局在北京为我们做的135审电(音译),正式获得了运营资格。实际上我们北京航空从去年7月1号就开始试运营,一直持续到现在。北京航空主要是由国航股份、北京控股集团、北京国资管理有限公司和中达银瑞(音译)等四家公司共同出资组建。股权关系是国航股份占了51%,北京控股集团和北京国资有限公司管理公司各占18%,中达银瑞14%。
北京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目前的战略规划,还是致力于开展国内公务机包机业务和航空服务。同时围绕公务机运营,为中国客户以及境外客户提供购机的咨询服务,以及购买飞机后的飞机的改装咨询,和飞机制造过程中的建造业务。同时我们大力拓展公务机的地面代理服务业务,过去我们一直在为境外来华的公务机提供地面代理服务。今后不仅仅是为要为境外公务机运营商提供代理服务,还会为国内公务机运营商提供地面代理服务。
未来北京航空还将和各机场获得相关的有意愿投入建设,固定的公务机运营基地,也就是我们所讲的FBO的有意愿的企业单位一起共同合作。在中国大陆的范围内,我们也讲FBO的建设。
刘伟勋:目前在国内公务航空市场,像东航旗下、海航旗下的专业运营商,最近两天我们也在和国外的运营商接触,他们对中国的公务航空也非常感兴趣。请您介绍一下北京航空公务航空领域的优势,以及下一步在公务航空的合作及竞争?
王卫:北京航空源自于国航的公务机分公司,国航公务机分公司是2003年11月成立组建的。2003年国航公务机分公司和飞机制造商湾流公司开展了合作。那是比较老的机型,开始了公务机的包机业务。同时2004年我们为日本的一家公司代管公务机,这开启了企业公务机代管业务的先河。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摸索和探索公务机产业在中国的发展道路。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经历过很多的困惑,有过低谷。但是那个时候,从03年开始和湾流公司合作以后,我们租用他们的飞机。因为湾流公司不是租赁公司,一起合作在这一段时间里,大家都觉得取得一些成效,摸索出一些经验以后,湾流公司最后把这架飞机出售。同时07年由于日本公司托管我们这架飞机,他们公司需要资产重组,需要把飞机卖了。
原来预测07年开始,国内公务机市场应该有很大的增长变化,但是给我们的感受恰恰相反,进入到一个低谷。但是正是由于这一阶段的过度性。到了08年,08年开始我们托管了国内第一家民营企业,大家可能知道。从08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国内的公务机,或者我们原来一直想拥有公务机的企业终于出手了。现在有数十家公司已经订购了公务机。未来可能有近百架的公务机进入到市场上。总体上看,我觉得公务机目前确确实实迎来了他发展的重要时期。归根到底,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经济这些年来,快速的增长,和各类的财富不断积累,综合实力的不断积累带来的市场,客户有强烈的需求。实际上也是随着我们国内企业,以及个人在出行方面的一些观念,或者是这种心里的一些转变,尤其是在大型企业。因为他们的运营基地,现在越来越多,甚至于在境外,都有很多的销售点或者制造基地什么的。这些企业都需要利用这种公务机来提高他们企业自身出行的一些效率。尤其是企业的管理成本。我们有时候讲,在境外大家都习惯说C类的,就是CEO、CIO这个层级以上的,他需要企业自己的公务机。同时在休闲旅游的过程中,一部分拥有财富的,开始感受到公务机带来出行的便利。
尤其是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在北美和欧洲,公务机有一个新的增长时期,是在911之后。911之后由于公共运输的不安全性,促使了部分企业和他们的高层在做出行的计划的时候。他们提出来了,大型的跨国企业合作。在北美大家测算了一下,个人资产在十亿美元以上的,这种企业都可能拥有企业的公务机或者私人飞机。我们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和积累,一个是他的资本实力雄厚,另外确实是业务带来的需求,是比较好的发展机遇。
刘伟勋:和您一样,很多行业人士都认识到这两年公务航空的热潮正在逐渐到来。作为一家专业的公务机运营公司,刚才您也提到一条龙的全方位解决方案。目前在中国开展公务航空运营服务的过程中,除了刚才您提到的有很庞大的市场需求,很多机会之外,是不是运营商也面临很多的挑战,比如说空域方面的限制,比如说税费方面的负担,包括基础设施不太完善的地方。这些困难是不是也在困扰着北京航空下一步的发展?你们打算如何应对和解决?
王卫:实际上整个公务航空的发展,现在确实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问题。像根据你讲的空域,空域不是指公务机发展的因素。因为目前公务机是喷气式,他在空域要求上,不像小型轻型运动型飞机那种需求。所以在空域上,我们现在感觉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挑战问题是,实际上这些年从2000年初期开始,我们关注公务机的发展,但是整个社会对于公务机的发展实际上没有做好准备,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在人才不充足,各方面管理人员非常缺乏,这是致命的因素。现在市场非常大,但是由于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或者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造成了对购买产生一种抑制。第二种因素,可能在于,一个是地面的基础设施,就是我们所说的机场。我们的机场网络。目前大家都知道,美国有1万5千个可供私人公务机起降机场。我们现在只有170多个机场。同美国相比远远不够。另外一个,机场的地面设施,以及后续的维护,这都是我们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另外当然,目前公务机制造商都是北美和欧洲的。所以还是存在着比较高的增值税。但我想可能政府的关注,可能也会关注到这。政府也在积极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应该如何制定相应的新的管理办法推动产业的发展。
刘伟勋:没错,我们前两天正好采访了民航局的夏兴华副部长,他也给我们讲了一些指导意见。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推动下,中国公务航空面临的挑战,将逐步得到解决。企业也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各位观众各位网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场访谈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关注。我们接下来有更多的访谈,请大家继续关注中国航空网、新浪网以及中国航空报的后续报道。
(责任编辑: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