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首遇三宗“最” 呼和浩特机场通过最严大考验

2015年08月04日 09:34   来源:民航资源网   刘丽莉 胡雅洁

  图:首遇三宗“最” 呼和浩特机场通过旺季最严大考 验

  7月的呼和浩特机场异常繁忙,日起降航班连续几日突破300架次。然而,天公不作美。受雷雨天气影响,27日原计划23:45结束的航班一直延续至28日。28日,受军事活动影响,11架次进港航班备降外场;航站楼内滞留旅客超过3000人,机场遭遇了史上保障情况最复杂、机位最紧张、滞留旅客人数最多的三宗“最”。面对挑战,机场迅速启动了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等级预案,机场员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高度的责任心上演了一场“非常规”的航班保卫战。

  整体联动,积极应对“最”复杂运行情况

  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预警启动后,机场公司第一时间召开运行保障协调会。机场公司领导亲临现场坐镇指挥,明确保障重点。各保障单位通力合作,积极调动人员、设备等保障资源,在岗员工通宵奋战,加班加点,全力保障航班。

  连续两天受天气、军事活动、流量控制影响的航班必须在28日当天得到妥善解决,机场面临的压力不言而喻。而保障资源不足、安检过检标准严格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越来越多的旅客滞留在机舱和航站楼内。各方面因素的叠加使机场保障压力越来越大。机场及时启动了与空管塔台、航空公司、地面服务公司联动放行机制。

在出港航班较多的时候,机场公司根据航空公司及地服公司对每架航班的保障情况,结合空管提供的空域流控管制情况,起草一个当日航班放行顺序,提交给空管确认后,按照顺序依次放行航班。这种结合了三方保障信息的放行顺序,有效的利用了保障资源,提升了放行效率,合理避免了资源与时间的浪费。

 

  图:首遇三宗“最” 呼和浩特机场通过旺季最严大考验

争分夺秒,及时缓解“最”紧张机位

 

  在航延保障中,呼和浩特机场停机位可以说是怒刷“存在感”,因为在这一天,呼和浩特机场停机位有史以来第一次如此紧张,供不应求。两个机坪43个停机位“座无虚席”,不仅如此,滑行通道上最多时还有5个落地航班等待机位分配。禁航又造成了进港航班集中落地、出港航班放行缓慢、近150余架次的进出港航班无法按计划执行的局面。

  为了让“出港飞机尽快飞、进港飞机有地放”,机场公司分秒必争、统筹安排,上演了现实版的“抢”机位。运控中心大厅内,指挥员席位的6部电话、2部对讲机响声不断,指挥员们按照席位分工,忙而不乱的为各种保障需求进行协调,同时还要及时发布机位变更等保障指令。航站楼内,安检员及时增开通道,争取让旅客快速过检;公安民警加强巡视、维持秩序;机坪现场,保障资源全部到位,确保运行正常,医护人员全力救治发病乘客;一线之外,宣传人员及时通过广播、官网、官方微博等各类媒体发布航延信息,积极协调到场媒体采访。

29日3:00,经过15个小时的通力合作,受影响的落地航班都被顺利安排至相应机位。

 

  图:首遇三宗“最” 呼和浩特机场通过旺季最严大考验

真诚服务,妥善安置“最”多滞留

 

  滞留人数之多一度创下了呼和浩特机场“历史之最”,候机楼内一时间问询声、呼喊声、抱怨声连成一片。大规模的航班延误不仅给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大大地考验了机场工作人员的耐心。航空安全保卫部的一名安检员已经坚持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超过18个小时了,虽然今天他本该休息。空隙时间他看了一眼随身携带的计步器,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这几条安检通道里走了14公里了。

  长时间的航班延误磨光了大部分旅客的耐心,这就需要机场工作人员更加耐心、周到的服务。有旅客抱怨安检时间过长、检查太严格时,安检员们耐心的劝导与解释是化解矛盾的“钥匙”;有旅客不理解航班延误原因“任性”大喊时,问询员们真诚的回答和安抚的微笑是化解矛盾的“灵药”;有旅客受不了机舱内闷热的环境身体出现问题时,医护人员们及时赶到的身影是化解矛盾的“良方”;成百上千的工作人员们心中都装着一把用责任铸就的钥匙,在被大面积航班延误笼罩的阴影中,开启那扇隔开了旅客和机场的大门。

  28日21:40,呼和浩特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红色预警解除;

  29日02:00,航班起降开始趋于正常;

  29日5:38,夜航结束,宣告着这场航班保卫战正式告一段落。

  航延期间,通过各方努力,机场未发生一起有效投诉,未出现一例旅客打砸事件,未出现一起设施设备故障问题。机坪现场、航站楼内,运行控制中心,虽忙不乱,井然有序,成百上千的机场普通员工们用真诚的服务和高效的保障打赢了这场航延“硬仗”。

  图:首遇三宗“最” 呼和浩特机场通过旺季最严大考验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