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以赛“炼”才培养民机制造接班人
2014年12月22日 13:42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   

 

 

  11月6日至7日,为期2天的“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国商飞上飞公司举行。来自国内5家飞机制造相关单位的80名选手,齐聚一堂展开飞机钣金工、飞机铆装钳工两个项目的角逐。

  本次职业技能竞赛由中国商飞公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国防邮电工会联合主办,主要考核飞机制造装配中铆装和钣金两个基础科目,分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竞赛旨在促进参赛单位相关职工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型号研制任务有序推进;同时,这也为民机总装制造技能人才展示技艺提供一个广阔的舞台。

  

  11月6日,位于祝桥的中国商飞上飞公司浦东基地部装厂房内被装点得格外热闹,红色舞台上透着欢愉的气息。上午9:30,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随即,在相隔不远的C11技能人才实训厂房传出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声和气钻声,厂房内80张操作台鳞次栉比地排列其中,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选 手】

 

  民机技能舞台上“80后”唱主角

  

  本届竞赛参赛选手总共80名,年龄最大的41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其中“80”后达到63名,占总参赛选手的78.8%,“80后”成为了本次比赛的中坚力量。

  比赛中参赛选手神态专注、忘我投入,他们时而细细揣摩图纸,时而深思如何进行操作,时而拿起工具迅速制作零件,一切都显得那么行云流水,新一代民机技能人才的风采在赛场上彰显。

  姜诗中,来自上飞公司飞机部装车间的参赛选手,进入公司已经三年,对于自己的成长,他用“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来概括。他解释道:“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即在做中学,我想在竞赛中看到真实的自己,优点和不足全都了解了,让我的明天朝着更明确的方向努力。”

  作为上海地区航空单位参赛的上海海鹰机械厂,铆装钳工和钣金工是统一称为钣铆工的一个工种。这次他们派出12人参加铆装钳工比赛,8人参加钣金工比赛。黄旭明,作为2013年上海海鹰机械厂技能大赛的冠军,他说:“我就是来学习、增长见识的。我们平时常用的是公制,如毫米、厘米等,而比赛采用的是英制,也就是英寸,操作工具也和平时的不一样,让我有些不适应,不过能参加这样规模的比赛本身就是一次成功。”

  与上海海鹰机械厂不同的是,成飞民机是作为供应商单位参赛的,他们派出了14名清一色的年轻选手,以“80后”、“90后”为主,他们希望通过高质量的比赛帮助青年快速成长。周孚欢,成飞民机大力培养的年轻骨干之一,刚刚参加完在西安举行的中航工业技能大赛,便马不停蹄赶到现场。对于场地、考试难度等,他有自己的见解:“现场硬件条件出色,操作台集钣金、铆接、钳工于一身,比起我们相互独立的培训设施更为专业。在图纸的复杂性和零件的选用上,也比我们平时组织的内部技能大赛高出一筹。”他表示,“与之前参加过的比赛不同,此次大赛难度更高,自己也从未做过如此复杂的零件,无论结果如何,这都是宝贵的经验。”

  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最后,姜诗中不负众望获得飞机铆装钳工的第一名,而同样来自于上飞公司的陈胜超摘得了飞机钣金工的桂冠,上海海鹰机械厂、成飞民机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裁 判】

 

  掌握“天平尺” 打出“公平牌”

  

  公正、公平、公开是所有赛事追求的目标。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组委会早在今年7月份就开始着手裁判候选人资格认证、工作阅历审核工作。待人员初定后,组委会立即开展裁判素养、职业道德、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培训工作,明确手中的权利和职责。

  本次大赛主要考核铆装、钣金两个专业,分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出题阶段,裁判团队根据民机特点在国际体裁、框架里选择民机题目,结合职工的本职工作,充分考虑题目的理论性、实用性及难度系数,确保竞赛参与度高和选拔性强。

  本届技能竞赛共有来自上飞公司、供应商及兄弟单位数十名裁判,来自上飞公司钣金制造车间的主任桑阳,飞机部装车间的副主任孟见新担任裁判长。

  桑阳,参加两届技能竞赛,两次担任裁判长,他告诉记者:“尽管11月6日开始考验参赛选手,其实早在几个月前,我们这些裁判、裁判长就已经历筛选大考。这次参赛选手不仅有中国商飞公司的职工,还有供应商、各兄弟单位的代表,作为一名裁判长,我一定会客观评判,确保人人参赛有收获,精英选拔不出错。”

  与桑阳有着类似的经历,孟见新同样先后两次以裁判长的身份参与评判工作。在他看来,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迈上更高的平台。“较之第一届职业技能竞赛,本届比赛的科目安排及考核更有针对性、职工能力提高更具普及性、比赛形式更具突出性”。谈到与第一次职业技能大赛的不同之处,孟见新如是说。

  掌握“天平尺”,打出“公平牌”是众多参赛者和参赛单位给予裁判整场赛事最权威、最信服的评价,也是本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裁判长、裁判们自始至终坚守的信条。

  

  【平 台】

  借力竞赛“助推器” 培养民机技能人才

  

  相比首届职业技能竞赛,本次竞赛参赛范围从以上飞公司员工为主扩大到了中国商飞公司各相关单位、有关机体供应商以及同行业企业单位从事飞机制造、装配相关专业和工种的一线技能从业人员。

  随着ARJ21新支线飞机即将进入批生产交付、C919大型客机结构总装下线在即,型号任务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本次竞赛中考核的铆装、钣金,也是飞机制造装配的基础科目,掌握这两个工种技术对飞机装配整体精细度的提高至关重要。参赛职工大多经过ARJ21新支线飞机项目及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锻炼,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的掌握更加快速、透彻。同时本届竞赛告别传统的考核参赛选手动手能力,重点倾向整体组装能力,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锻炼职工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提高职工整体装配水平。

  职业技能竞赛是民机总装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2010年,中国商用飞机首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上飞公司举行,竞赛以航空特色工种和主要通用工种为内容,以常态化的竞赛促进岗位提升。2014年10月,上飞公司顺利通过了上海市对首批资助实训设施设备建设项目的验收。同时,上飞公司向上海市新申请的飞机机体结构装配、机械系统安装调试、电子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等6个建设项目已获得初步评审通过。随后,上飞公司将在建设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基础上,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竞赛、课程开发等项目,健全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是一次良好的契机,在促进全公司技能水平不断提升,保障型号研制任务进展的同时,为民机总装制造技能人才展示技艺、提高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姜诗中:奉献大飞机事业是我的理想

  入职以来,我看到了同事们为ARJ21新支线项目日夜奋斗,也看到了浦东大客总装IPT团队百日攻坚的信念。感谢这次技能竞赛,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有一个比拼的舞台,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用自己的才能为我们的大飞机事业努力,这是我的理想。

  (姜诗中,1986年生,上飞公司飞机部装车间高级工。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飞机铆装钳工第一名)

 

  陈胜超:有付出,才有收获

 

  这次比赛,我把自己当做竞争对手,不出现失误就是在心里赢得了冠军。赛前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没有回家吃过一顿晚饭,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所有的时间都扑在备战上。遇到问题就和师傅深入探讨。我认为,成功是要从点滴抓起,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

  (陈胜超,1986年生,上飞公司钣金制造车间高级工。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飞机钣金工第一名。)

  

  

  李乾跃:工作不流汗,就做门外汉

  我很重视本次技能大赛,从理论到实习,我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我选择了6套复杂的练习题进行训练,上班工作、下班练习,有时候也觉得累,但是我一直相信付出了总会有回报。能获得第2名,我很开心。感谢这次比赛,让我们选手有了互相认识的机会,以比赛促进步。

  (李乾跃,1989 年生,上飞公司凯飞事业部装配车间高级工。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飞机铆装钳工第二名。)

  

  

  朱欣胤:比赛只是形式不是最终目的

  通过比赛,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检验和提高。随着公司发展步伐的全面加快,型号研制任务十分紧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我想,无论在比赛过程中成功还是失败,成绩都属于过去,留给我们的是通过更大的努力去学技术、练本领。

  (朱欣胤,1986年生,上飞公司飞机部装车间高级工。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飞机铆装钳工第四名。)

  

  

  陈梁: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舞台

  和其他选手相比,我可以说是“门外汉”,是抱着学习和锻炼的心态参加比赛。工作5年多来,我先后参与完成多架退役飞机的拼装修复。从看图纸,到结构件焊接、机械加工装配,我逐渐成长为工程技术的“多面手”。通过这次比赛,我确信我的工作就是属于自己的舞台。

  (陈梁,1988年生,上海航宇科普中心工程部技术人员。中国商用飞机第二届职业技能竞赛飞机铆装钳工第十二名。)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