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航展上,中航工业直升机所AV系列6型无人直升机的精彩亮相,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AV200无人直升机。从这款无人直升机的研制,可以管窥直升机所多年来通过理念、技术、管理、商业模式的创新,迅速走上无人直升机产业之路的艰辛努力。
理念创新为先导
独立自主打造一代精品
直升机所努力突破长期以来计划经济形成的理念束缚。AV200型号总师方永红说,无人机已经成为国内外装备新的风向标,在军民领域使用越来越多,他认为,无人机不是第六代机,但第六代机一定是无人机。吸取军机和民机的研制经验,将无人直升机提到与军机、民机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是直升机所发展史上的巨大改变。
2005年,直升机所组建了无人机技术研究室,并自筹资金启动了AV200无人机的研制工作;2006年,首架AV200无人直升机顺利完成总装,2011年完成技术鉴定,2012年达到小批量生产并交付用户,7年的风雨兼程,科研人员完成了全部设计、试制、试验和试飞工作。AV200具有人工、程序和自主飞行控制功能,可实施自动起降、大速度、预设航线等飞行,具备测控失效、传感器融合等故障应急处置能力,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水平。
依托AV200平台的成功经验,直升机所已经或正在开发75公斤级、500公斤级和1吨级等多个型号平台,基本实现了无人直升机的系列化、多元化发展。
与此同时,直升机所不断加大宣传力度,深耕市场推广。通过主动进行客户走访,完善软件功能,打造专业的保障服务队伍,积极培育潜在用户。通过市场调研、参加大型展览会、产品功能定制、媒体宣传等方式,逐渐打响AV系列无人直升机品牌,AV200无人机得到了国家电网、海事局、总参某局、边防部队等众多客户的青睐;此外还与中航技建立利益共同体,积极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无人机项目招标,成功签订数亿元的合同。
技术创新为牵引
自主攻关突破核心技术
直升机所虽然拥有数十年常规直升机的研发经验和技术储备,但在无人机领域还是初试身手,遇到了许多困难。
无人机部副部长刘芳国介绍,发动机的控制、飞行时的振动、特殊要求传感器、传动和旋翼系统都是技术难点,尤其是传动系统的设计加工,直升机所过去没有这方面的专业和设计经验,解决这些问题在技术上是一个突破。飞控系统是无人机的核心,科研人员通过反复地集智攻关,最终掌握了设计原理,加上自主开发的集成软件,使无人机的自动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一位最早加入设计组的老设计员非常形象地描述了自主攻关核心技术的状态,他说:“别人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没有石头可摸,干无人直升机事业只能游过河。”
AV200无人直升机平台虽小,但五脏俱全。为了充分考虑维修性,设计员在狭小的机身上不断优化总体布置;旋翼系统不能太复杂,研发人员便探索采用跷跷板式旋翼技术;飞行控制技术是无人机的核心,直升机所为攻克这一难关,积极创新研制模式,联合国内重点大学、成品单位开展密切合作,组建了无人直升机研制国家队,建立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战略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了无人直升机飞控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技术上的进步,使AV200无人机具备了每秒8~10米的悬停抗风能力,有效提高了无人机的控制精度和飞行安全。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230千克,任务载荷可达到3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每小时150千米,续航时间3小时,使用升限3000米,控制半径100千米。2011年6月,AV200无人直升机圆满完成海拔高度1000米、2000米和3000米高原试飞,同年12月通过技术鉴定。AV200由此走向军民用市场,标志着直升机所无人直升机产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管理创新为推力
变革机制打造竞争优势
为加速研制AV200,直升机所所长邱光荣作为无人直升机产业化发展的积极推手,在没有国家经费支持的情况下,建立所长基金以满足关键技术研究需要,引进“大部屋”项目管理模式,大大降低了设计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直升机所积极创新分配机制调动设计人员积极性,把研究室的科研任务制变为合同制,实行“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分配机制,分配机制的创新更好地引导了设计员们对无人直升机产业的认识,明确了无人直升机产业对直升机所发展的战略作用。
不仅如此,直升机所把无人机纳入航空产业发展规划,指定职能部门统筹管理全所无人机型号研制、技术发展、市场开发和产业化发展,同时推进无人直升机的公司化运作。邱光荣说,直升机所要抓住国家无人直升机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夯实现有技术基础,通过公司化运作、专业化整合等方式,提升无人直升机研发能力,做大、做稳、做强无人直升机产业。
AV200无人直升机售后服务保障体系是管理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为塑造AV系列无人机品牌形象,直升机所提高了产品实用性、可靠性,切实降低研制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充分借助国家产业政策,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建设国家级无人机产业基地,加快实施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直升机所在江西鄱阳建立了占地百亩的无人直升机试飞、售后服务产业基地,为无人机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林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