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8日发表文章称,近年中国航天发射始终保持较高频次,位居世界航天前列。高密度发射对航天产品成熟度、科研和生产能力、航天队伍管理和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章摘编如下:
近年中国航天发射始终保持较高频次,位居世界航天前列。今年中国航天仍将保持高密度发射,神舟十号将执行第五次载人飞行和将实现月面软着陆的嫦娥三号是全年最大亮点。
在今年已经完成的两次发射中,4月26日从酒泉发射、对地观测分辨率达2米的“高分一号”卫星和5月2日从西昌发射的“中星十一号”通信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工作。除了神舟十号和嫦娥三号,年内还将发射通信、气象和遥感卫星等。
2012年,全球共进行78次太空发射活动,其中俄罗斯发射29次,仍居世界首位,中国连续第二年排名第二,且成功率高于俄罗斯。
中国航天从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发射能力已经从早年3至5次逐渐增加到每年十多次,高密度发射对航天产品成熟度、科研和生产能力、航天队伍管理和培养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神舟八号飞船开始,飞船和火箭都实现了从实验室生产到工业化小批量生产的转变。
随着卫星功能和寿命的增长,很多国家发射次数呈现下降,但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令中国航天未来面临越来越多的发射任务。资源、海洋、风云、北斗、遥感、实践系列需要发射的卫星数量都在增加。
进入空间站阶段的中国载人航天,不仅要提升发射能力应对繁重的任务需求,还要打开国际合作的大门。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和坚持和平开发利用太空的立场,今后空间站工程也势必积极开展国际和区域合作。
在发射神舟八号飞船时,中国就首次自空间科学应用领域开展了国际合作,17项空间生命科学实验中有德国的6项和中德联合实验一项。业内专家指出,通过吸纳其他国家和地区参与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应用,可以借鉴成熟经验和先进技术,降低研制风险。
可能采取的合作方式包括共同研制有效载荷、搭载国外有效载荷、发布全球资源环境重要数据等。随着近年中国航天不断拓展与香港科研机构合作,未来香港科研机构有望参与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活动,也将提升空间站的应用水平和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