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在“待产”的国产大飞机C919以及不断推迟交付的ARJ21,将在2020年实现产业化。
5月23日,工信部发布《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立了至2020年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目标,其中最受关注的表述是,“C919大型客机、ARJ21涡扇支线飞机、新舟涡桨支线飞机等一批重点产品产业化”。
意外的是,上述“产业化”表态,引来业界诸多争议和不解。前ARJ21飞机副总设计师周济生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C919及ARJ21目前只能算是项目阶段,随后几年可以进入生产阶段,但难言“产业化”。
“项目产品意味着都是临时的,包括研发尚在渐进明细阶段。”周济生表示,市场激烈的竞争争夺,也难“量产”。
自去年珠海航展上宣布获得50架新订单后,截至2012年底,中国商飞C919的目前订单累计共380架。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C919的直接竞争机型波音737MAX以及空客A320neo目前的订单数量分别达到1315架和2125架。
业内人士认为,波音、空客、巴航工业、庞巴迪等公司已经分别占据着干线、支线客机市场的绝对优势,尤其波音、空客两大双寡头对中国宽体机市场早已虎视眈眈,今年以来更是反复“示好”,如果中国商飞研发宽体机,将面临更大竞争压力。
(责任编辑:王飞)